高中数学方法原本-第2卷第8章.pdfVIP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数列系统方法论

数列的概念在17世纪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德国数学家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

1646年7月1716年11月)和牛顿(1643年1月1727年3月)发现的微积分基本原理在一定

程度上涉及了无穷级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此后瑞士数学家欧拉对数列理论的

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系统研究了无穷级数、斐波那契数列和调和级数等,并提出了许多著

名的数学公式,如

1

lim 1+=

而在19世纪,法国数学家柯西和德国数学家卡尔.魏尔斯特拉斯(1815年10月1897年2月)

等人对数列的极限、连续性和收玫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实分析的基础.

本章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系统探究高中阶段与数列相关的所有性质、结论及其运用,从而达到

探究其本质的目的.

第01讲:用迭代函数探究数列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任意一列数皆可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

项,而组成数列的数的个数称为数列的项数,习惯上我们把整个数列记为∈ℕ∗.顾名思

义,数列就是同数字打交道,就是要尽可能地发现数字之间的各种规律(尽管有些极难被发现).

在高中阶段,要想真正掌握数列,我们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命题1.1:一维分析论在总结数列规律时,我们不能拘泥于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而应立足已知

数据、规则本身,通过分奇偶项、求邻近几项之和、每一项添加一些数等来试探规律,总之要捤

弃简单思考一下就能轻松发现经典题型的数字规律的想法.换言之对高中数列而言,总结的本质

不在于总结本身,而是在接受已有规则的基础上深度的理性分析及复杂的推理演算.

例1.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

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前10项依次是

0、2、4、8、12、18、24、32、40、50、⋯,则此数列第20项为____

解析:依常规思维不难发现以下规律(为了体现规律其中4、12等重复)

0、2、4|4、8、12|12、18、24、⋯

两两间隔2两两间隔4两两间隔6

然而如果我们只专注于上述数列的偶数项,不难发现上述数列的偶数项遵循如下规律

222

2=2×1,8=2×2,18=2×3,⋯

由此我们知道此数列第20项理应为

2

2×10=200

∗222

例2.已知正整数,,⋯,满足当∈ℕ时,,且++⋯+≤2020,

12101210

则−+++的最大值为____

91234

−++++++

解析:欲使取得最大值,应使

文档评论(0)

152****3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四川省南充市人,在重庆汽车行业从事质量工程师一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