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docVIP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二、教材解析

(一)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二)课标解读

新课标将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帮助学生个性化地建构数学的意义,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其价值在于丰富学习内容,改变课程实施单一化;丰富过程体验,改变知识建构简单化;丰富教学资源,改变工具支持片面化。

(三)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原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将本课时改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新课标对本课时的内容要求是:利用身体上的长度作为单位,测量空间及其他物体,积累测量经验,发展量感。本课时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也是学习计量方法的开始,将为毫米、分米、千米等长度单位、周长的认识、也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等奠定知识、思想、方法的基础,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体系的生长走势。渗透了优化思想、估测意识、比较思想、对应思想、代换思想、数学应用等数学文化。培养量感、几何直观、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物体的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直观比较某些相差较大物体的长短,会用“多(少)一点、多(少)一些、多(少)得多”等描述比较结果。尽管学生已有生活感知,本课时对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体现在发现测量标准的多样性、感悟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四、设计思想

原教材先以“阿福的新衣”故事情境引入一拃的认识,体验一次测量活动,再通过本课时把身上的“小尺子”和具体长度单位联系起来,侧重于测量长度,学生得到的活动体验、知识认知过于单薄,无法深刻理解为什么需要长度单位、什么是长度单位、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所以调整教学顺序,将本课时前置为单元起始课,侧重于积累活动经验,感知测量的一般路径,感悟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分为五大板块,如下图所示。

所有的长度单位本质上都是一种规定,本节实践课重在感知产生这种规定的必要性,所以用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的比较长短的情境导入测量标准,体会身体尺本质上是一种标准比较物,使学生在具体实验中掌握规范测量的方法,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在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标准的需要,从而感悟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因此,设计四个任务,循序渐进,分解为五个活动,紧密关联,如下图所示。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从身上找到多个测量标准。

2.能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规范测量。

(二)方法素养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积累活动经验,初步感受测量的本质,发展量感。

2.通过实验与分析,形成测量的一般模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精神。

(三)基本理解

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统一标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规范测量。

难点:感悟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

七、方法与策略

(一)比较高矮情境激趣,描述长短唤醒经验。围绕“()比()高()”展开探究,描述方式层层递进,测量标准趋于精细。

(二)通过实际测量,引导学生用定量的方法认识身边的物

体,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方法引起的误差,感受身体尺的便捷性。

(三)通过不断进阶的比较、分析数据,进行思维的碰撞,感受身体尺的局限性。

八、资源与工具

教材,身体,校园内可测量长度的物体,测量任务单,等长的小棒、纸条,课件,希沃白板。

九、预设过程

(一)任务一:比一比,量一量

1.活动一:比较长短,寻找身上的“小尺子”

问题1:谁比谁高多少?

请班里的两位同学比身高,学生描述两位同学比高矮的结果,更多是用高(矮)一点、高(矮)一些或高(矮)很多来描述,鼓励学生想办法表达的更准确、更形象,当一名学生说长半个头,引导其他学生慢慢地发展到用拳头、拃等身体上的部位来描述,如下图所示。

问题2:我们身上都有哪些“小尺子”?比量出这些身体尺。

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手、胳膊、腿、脚等不同部位比量出对应的长度,认识身体尺,如下图所示。

问题3:想一想,用哪个身体尺便于测量课桌的长度,地砖的长度、操场一圈的长度呢?身边的其他物体呢?

学生通过目测或尝试,根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如下图所示。

设计意图:活动一通过比较长短

文档评论(0)

用心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用心制作课件和教案,沉淀了很多优质的原创作品。期待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原创作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