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专题知识讲座专家讲座.pptx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温?;概述

1、概念

湿温是指好发于夏秋季,因感受湿热病邪引发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初起以湿遏卫气为主要临床特征一个急性外感热病。;;;3、历史沿革

①湿温病名首见于《难经》,如《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伤寒,有中风,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②《脉经》叙述了湿温病病因、症状、治法及禁忌

“伤寒湿温,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暍,湿热相搏,则发湿温。”

;;3、可能包含当代医学病种:

1.伤寒

2.钩端螺旋体病

3.急性血吸虫病

4.一些肠道病毒感染等;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因——外感时令之湿

1)湿热流行季节:

2)感邪路径:

薛雪说: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而入者十之八九。;2、内因——内不运水谷之湿

1)长夏季节脾胃呆滞,脾运减弱生湿

2)太阴内伤,湿饮停聚

;3、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而发病

;;三、诊疗关键点

(一)发病季节:多发于夏末秋初。

(二)临床特点

1、起病较缓,初起以邪(湿)遏卫气为主要表现。

2、传变较慢,病程较长,中期以湿热流连气分及困阻脾胃为主要表现。

3、病程中易发白。后期可见便血。;判别诊疗;四、辨证论治

(一)辨析关键点

1、辨湿与热之偏重;2、辨邪在三焦所属部位;;;(二)治疗标准:;(三)注意事项:

(1)初起邪遏卫气,禁汗、禁下、禁润(滋腻)。

(2)湿重热轻,不能过用寒凉。

(3)热重湿轻,防止苦燥伤阴。

(4)慎用温补。;湿温初起用药“三禁”;分型证治

1、湿重于热证治

(1)湿遏卫气

[证候]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面色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关键点]

卫分湿郁:恶寒,头身重,身热不扬

湿遏气机:胸闷,脘痞,舌苔白腻等

湿重热轻:身热不扬,舌苔白腻,脉缓;舌苔白腻;[病机]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重热轻。

[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之湿。

表湿较甚,方选藿朴夏苓汤;

湿中蕴热,里湿较甚,方选三仁汤。;《温病条辨》: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本证午后热甚应与阴虚判别;(2)邪阻膜原

[证候]寒热往来如疟状,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或如积粉,脉缓。

[辨证关键点]

确定病位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

确定湿热秽湿阻于募(膜)原:苔白厚腻如积粉

湿重热轻:寒甚热微,苔白腻,脉缓;积粉苔;[病机]湿温初起,湿热秽浊郁阻募(膜)原。

经(表)

湿热秽浊膜原(半表半里)

胃肠(里)

[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

达原饮(《温疫论》)

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薛氏《湿热病篇》第八条方;达原饮(《温疫论》)

槟榔6g厚朴3g草果仁2g知母3g芍药3g黄芩3g甘草1.5g

雷氏宣透膜原法(《时病论》)

厚朴3g(姜制)槟榔4.5g草果仁2.5g(煨)黄芩3g(酒炒)粉甘草1.5g藿香叶3g半夏4.5g(姜制)加生姜二片为引

薛氏《湿热病篇》第八条方

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2、湿热并重证治

(1)湿热中阻

[证候]发烧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苔黄滑腻;[辨证关键点]

脾胃升降失司:脘痞呕恶,腹胀便溏

湿热俱盛:;[病机]湿热交蒸,郁阻脾胃,升降失司。

[治法]辛开苦降,清化湿热。

王氏连朴饮;医案(浙江中医杂志,1985,(6):253)

王××女25岁1982年7月15日来诊。

初诊发烧,呕吐腹泻一周余。

公社卫生院诊为急性肠炎,用庆大霉素及补液一周,病势未见好转。入院检验诊疗为副伤寒。现体温39.6℃,呕吐频作,腹泻,每日3-4次,纳呆,腹胀,面色萎黄,神呆少言,舌苔黄腻、脉滑。;辨证湿温病之湿热并重,治拟清热利湿,佐以芳化。

王氏连朴饮方加藿香、扁豆花、滑石、甘草。四剂。

17日复诊,神清热退,呕吐减轻,大便每日三次

文档评论(0)

132****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