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VIP

当代教育学[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当代学校德育

一、道德、品德与教育

1.道德与德育

(1)道德特点与德育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

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与其

他行为规范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包含善恶评价标准,而大多数行为规范不包含

这种标准。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

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

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2)道德类型与德育

从类型划分的角度看,德育即培养学生在私人生活、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意识,以及合乎私德、国民公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的

行为习惯。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私人生活的

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公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识

及符合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的

道德意识及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3)道德层次与德育

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

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德育

包含理想、原则、规则层次的道德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

学生的高尚行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

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同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层次的道德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教育

形式与教育内容错位,会导致教育功能的丧失。另一方面,学校德育的层次结构

影响学校的德育功能。

2.品德与德育

品德是一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

倾向,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构成的综合体。道德认知即对现实道

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道德印象的获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维能

力的发展等;道德情感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爱憎等情感;道德

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

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从德育任务的角度说,德育包括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当代学校德育重在培养学生的

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断力即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一定的事件或行

为进行对与错、当与不当的判断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锐地感知、理解和体察

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3.教育与德育

(1)教育的道德标准

教育包含三条相互联系的道德标准:

①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

②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有益的影响;

③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德育属于教育目的范畴,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2)德育性质与地位的演变

①从“教育的惟一目的”到“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代教育以伦理为本,以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道德为惟一目的。随着近代教育逐渐分化成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甚至更

多的方面,德育不再是教育的惟一目的,但被认为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②从“教育的最高目的”到“教育的普通目的”。随着智育和体育地位的不

断上升,德育在教育目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演变为一种与智育、体育相提并

论的普通的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由原来不同层次上的教育目的(纵向

划分),转变为同一层次上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横向划分)。

③从“教育目的”到“教育工作”。德育不再是学校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

工作)的目的或归宿,而是学校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

“德育工作说”在理论上是个误区,它错把德育、智育、体育这种教育目的

的划分当做学校分工依据,不断地造成理论混乱。德育“工作化”也把实践引入

了误区,它错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或兼职

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这种分工制度,本意是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实际上不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本科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