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课件.ppt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逻辑的力量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本单元由单元导语和学习活动两个部分构成。单元导语让学生感知逻辑的力量,了解学习逻辑的意义和目标;学习动中的“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三个活动则分别对应逻辑的三个功能——辨谬、推理、论证。学习活动是本单元的重点。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始终贯穿了思维和语用两条线索。思维线索的展开,比较明显地针对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语用线索的出发点则是用逻辑的办法来改进语文学习。三个学习活动通过这两条线索形成有机整体,同时又有着各自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分工。

单元目标内容学习提示任务1.接触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2.学习辨析逻辑错误;3.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4.运用逻辑方法构建并完善论证。逻辑谬误概念含义前后不一致,立场自相矛盾、态度模棱两可,理由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日常逻辑谬误:划分不当、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诉诸情感、循环定义、诉诸公众。1.分析典型议论性文章的逻辑链条;2.开展辩论赛体会逻辑的力量;3.写驳论文推理形式1.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2.归纳推理: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简单枚举、科学归纳)3.类比推理推理正确的条件: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的形式有效。论证方法1.关注论证隐含的前提,2.学会间接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3.引入虚拟论敌1.三段演绎法,2.联言分解法,3.连锁推导法,4.综合归纳法,5.归谬反驳法论证错误:诉诸权威、举例论证。教材上第四单元要点梳理

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错误

分析与讨论:以下这些语言现象“讲理”吗?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2.“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3.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理——逻辑4.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5.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学校,上不了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只能当乞丐,你现在不学习,难道想以后当乞丐吗?

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什么是逻辑学关于思想的科学,关于说理的科学。思维的规律和推理、论证的本领。

基本原理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概念统一,话题统一)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不存在中间状态。矛盾律:两个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充足理由律:一个被判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

理论验证:请分析以下语言现象分别违反了哪一条逻辑原理?1.电站外高挂一块儿警示牌儿: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2.是中国人必须转起。3.他不喜欢我,那就是恨我。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滥用排中律。

4.“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5.“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是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6.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混淆概念,违反同一律。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学习活动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一)从逻辑学视角看审题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学者劝诫人们,应拒绝与自然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拒绝成为“空心人”;也有诗人劝勉人们,让我们把心“清空”。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讨论与判断:下面这段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学者说:你们一定要拒绝成为“空心人”,拒绝与自然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诗人说:让我们把心“清空”吧。学生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生转移话题,违背同一律原则。

(一)从逻辑学视角看审题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有学者劝诫人们,应拒绝与自然失联、与群体失联、与信仰失联……拒绝成为“空心人”;也有诗人劝勉人们,让我们把心“清空”。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写作现状:跑题,写“失联”,写“联系”。归因分析:断章取义,没有捕捉关键句;核心话题界定不准确。审题第一步,注意提炼中心句,不要违反同一律。

(二)从逻辑学视角看段落写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信一听到这句诗,大家心中便会想到陶渊明。如果陶渊明没有清空名利之心,依然逗留在官场之中,他就不会最终成为田园诗人的代表之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苏轼没有放下自己的名利之心继续为官,他就不会在诗词上有如此造诣,还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也不会像现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