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云南省昆明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出现的经常性现象,它以有组织的暴力形式解决不同利益集团(氏族、部落、阶级、民族、国家、国家集团、宗教等等)之间的矛盾。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同时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成为遏制战争、消灭战争的强大力量。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在阶级社会,当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不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国家矛盾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矛盾时,战争是一种最后选择,而和平只是对立力量之间相互制衡或实现均衡的态势。

关于战争的根源,古今中外都有人认定为人性。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把战争归结于人的权势之争和人的好斗本性。西方国际关系学的微观学派把人的生物性攻击本能和非意识性的欲望视为战争的最终根源。把战争归结于人性也就把战争永恒化了。也有人把它归之于民族种族差异、民族文化的异质性等等。

马克思主义反对先验的、不变的人性设定,反对战争永恒论,坚持从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上认识人和战争。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说,只要人类社会中还存在着私有制,存在着利益对立的社会单元,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里,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从事战争是为了获得和平,从而实现不通过战争而无法实现的目的。

战争与和平都根源于经济关系,战争的目的最终是经济利益。在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伴随着资本输出的殖民地争夺,战争在“文明”的包装下更加惨烈。国家之间的竞争一直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既有大国之间的利益厮杀,也有小国挑衅大国领土和主权的不义战争,更多的是强国、富国、大国侵略欺凌弱国、穷国、小国的侵略战争。发达国家以经济实力强化军事实力,用军事霸权完成政治霸权,形成并固化了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使国际社会权力分配严重不均衡,从而使“丛林法则”制度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局势总体呈缓和趋势,但各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却出现了500多次,先后有近百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卷入其中。另外,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5年公布的数据,世界的核弹头储备仍有15850枚,虽然总量有所减少,但世界9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仍在推进核武库的现代化。这表明“丛林法则”仍顽强地存在着,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在世界的天空。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我们渴望和平却不能回避战争,因为战争不以任何单方面的善良意愿为转移。习近平告诫全党全民:“历史警示我们,战争好似魔鬼和梦魇,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和痛苦,必须高度警惕;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不觉,失之则难存,必须精心呵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为当下国际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但和平决不是乞求来的,也不是屈辱忍让的结果。他因此强调: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只有我们有准备、有强大军事力量、有打赢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这一论断是对战争与和平辩证关系的精准概括,是我们认识和处理战争与和平关系问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战争制胜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前提是有遏制战争的足够力量。备战而不好战,有战胜实力而不轻启战端,是一个国家实现持续安全的基本条件。历史经验表明,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有打赢能力才能有力遏制战争,才能确保和平。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去招惹人家,但决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们必须有克敌制胜的防身利器,有令战争狂人望而却步的杀手锏,这样才能更好做到以武止戈。

天下虽安而不忘战,国家强大而不好战,始终划清反战与忘战、备战与好战的界限,处理好安与危、备与战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制胜智慧。

(摘编自《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具有残酷性和破坏性,这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反对战争的人们成为了遏制战争、消灭战争的强大力量。

B.不论古今中外,研究者都认定战争的根源是人性。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方国际关系学的微观学派,都持此类观点。

C.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私有制、利益对立的社会单元,战争就不可避免。

D.《孙子兵法》谈到,战争制胜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好战,不轻启战端,是一个国家实现持续安全的基本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从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