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南名校高一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docx

2021-2022学年河南省豫南名校高一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画诗文题跋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相关研究成果也着实丰富。绝大部分的论著专注于诗文题跋的审美功能,不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套路,并且现有的研究大都把中国画视为静态的“文本”,从内部视角出发,对文本中图像与文字元素间的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风格和意涵等问题展开分析。文本路径关注“图画是什么”“形式内容如何”“意义何在”等问题,但它在解释以下问题时却力不从心:与画作相关的行动者是谁?他们如何围绕画作展开丰富的实践?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何种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媒介”的视角。图文结合的中国画本质上就是一种媒介。

我们不妨以倪瓒的《竹石霜柯图》为例,来分析中国画的媒介性。《竹石霜柯图》上绘有坡石、枯木与幽篁,除了图画之外,还有用行、草等不同书体题写的七通跋语。只要对题字者的身份略作考察,便可了解此画作为“媒”的居中功能。

其一,这幅画居于画家的“现实之我”与“理想之我”的中间。倪瓒生活在元末明初,当时江南陷入战乱,他散尽家财,扁舟箬笠,四处流浪。《竹石霜柯图》便创作于这一时期。一种视觉图像可能具有多重含义,需要文字予以“锚定”。在画作中,倪瓒通过题写诗文,将竹石霜柯的意义锁定于不屈与自得,使之成为自己漂泊心境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将此画看作倪瓒抒发自我情感的媒介,它居于现实中流浪之我与理想中孤傲之我的中间。

其二,这幅画居于画家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画作的上方有倪瓒的好友钱惟善、杨维桢分别题写的七言诗。二人的诗作和书法既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又与倪瓒的画形成互文,这样的互动还巩固了他们的友谊。

其三,这幅画还居于画家和他的赞助人之间。据画作后来的收藏者、清初书画家笪重光推测,此画很可能是为曹知白所有。杨维桢在题跋中称“老铁在素轩醉笔”,素轩就是曹知白家的书斋。曹氏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也是松江地区的一位巨富。据《松江府志》记载,倪瓒“寓松,在曹知白家最久”。如果笪重光的推测正确,那么倪瓒可能将《竹石霜柯图》送给曹知白,他虽声称自己“久客令人厌,为生只自怜”,却理性地制作了这件礼物,作为曹氏为自己提供食宿庇护的回报。

最后,这幅画还居于历代的鉴藏家之间。清初的几位文人王时敏、笪重光、高士奇都在画上留下了题跋,谈论欣赏此画的心得。后来,另一位身份特殊的藏家——乾隆皇帝——也加入了讨论。他们以诗文题跋的方式讨论《竹石霜柯图》的内容、风格、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第藏轨迹,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鉴藏家们对画家及其朋友们的图画、诗文、书法进行品评,这些题跋既显示了鉴藏者的眼力,生产、传播了艺术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不断塑造着后世观看者与画作的关系。题跋显示出这件历经岁月沧桑的艺术品是“流传有绪”的,它帮助观者把作品镶嵌进历史之中,看清它怎样在时间和空间中一步步走近我们。合理的流传过程自然也增添了艺术品的价值,使它更加可靠可珍。

在分析了《竹石霜柯图》所连接的各种行动者及其关系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发现,这种包含图像与题跋的绘画当然是一个文本,但究其本质它是一种媒介,古代文人士大夫借助这一媒介开展丰富的文化实践:呈现自我、回馈他人、巩固友谊、彰显品位、生产并传播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文人士大夫们实现了跨时空的社会交往,产生出种种复杂变动的精神关系。如果说文本路径是将图画视为一件特定时空中静态的物品,媒介路径则将图画视为一个历时性的、变化中的场域。文本路径的焦点在图画本身,媒介路径的焦点在与图画相关的一切行动者及其关系。一旦从媒介视角考察图文结合的中国画,那么研究的焦点就从静态的“文本”转向动态的“实践”,从研究“符号的意义”转向“特号的能动性”。

(摘编自李晓愚《合壁:论诗书画形式的独特媒介性》)

材料二:

画作是画家用来表达自身感触和情感的一种宣泄载体。绘画大体上可分为西洋画作和中国国画两种类型。西洋画包括了油画、版画和水彩画等,这种画作类型皆没有题跋的传统,而如何了解画作要表达的思想,观者只能先自行猜测。与之相反,绝大多数中国画都有题跋,方便了观者理解画作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

在画作上题跋萌生于唐代,后出现在宋朝并在元代广为流传,到了明清时代发展到了顶峰。中国画题跋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思想。题跋一般寓意深刻、言简意赅且要与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不是简单地用文字描写绘画,而是在用题跋表达画外之音、画外之意。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位杰出画家对题跋艺术的不断深化,使得题跋艺术已发展成为中国画创作思想表现的约定形式。

题跋起着深化主题、提升画作意境的作用。以齐白石的《偷桃图》为例,画作中的“既偷走,又回望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