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0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VIP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0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规范练30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唐朝的韩愈(768—824)举起“复古”的旗帜,反对社会流行的骈文,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他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强调要有“务去陈言”和“词必己出”的独创精神,掀起了中国古代闻名的唐宋古文运动。韩愈的主见意在 ()

A.抵制庸俗的流行辞藻

B.弘扬华夏孔孟道统思想

C.培育创新型社会人才

D.坚持汉儒以来的大一统

答案:B

解析:唐朝后期,社会乱象丛生,儒学受冲击,韩愈主见“文以载道”,提出道统论,弘扬先秦儒学思想,故选B项。A项是其手段;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2024·四川凉山二模)唐代女子可以驰骋田猎、女着男装、竞学胡舞、服饰华丽;宋代女性重修养,审美以纤细、瘦弱为美,追求保守的理性之美,整体风格呈现出拘谨与质朴的趋向。宋代的变更反映了()

A.传统文化礼制的渐渐湮灭

B.理学思想影响了社会生活

C.重文轻武的社会政治局面

D.工商业发展导致农夫贫困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理学强调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扼杀人性使得宋代的服饰相比唐朝更加重视修养和趋向保守,故选B项;两宋时期理学的兴起使传统文化礼制重新复原官方秩序,解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文人士大夫,解除C项;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3.(2024·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一般中学毕业班联合模拟)宋代书院不同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

B.违反了政府价值导向

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

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代书院教化更加强调学生的儒家道德修养和气节责随意识,促进了儒学观念的更新,故选D项;“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说明当时儒家五经依旧是指定的学习教材,解除A项;“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随意识,符合宋代统治者强化统治秩序的须要,解除B项;“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依旧重视学生儒家伦理纲常理念的培育,解除C项。

4.(2024·湖南湘西三模)朱熹在编撰史书《资治通鉴纲目》时到处效法《春秋》,《纲目》记载历史人物或去其官,或削其爵,或夺其谥,以此表达褒贬之意。朱熹这一做法()

A.践行了理学价值观

B.确立了儒学主导地位

C.试图将儒学世俗化

D.提高了民众道德修养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朱熹编写《资治通鉴纲目》时效法《春秋》的做法,注意表达作者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借此推广儒家的价值观,实现加强社会教化的作用,故选A项;西汉武帝时儒学主导地位确立,解除B项;儒学世俗化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德伦理规范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百姓推广,而材料中《资治通鉴纲目》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学问分子,解除C项;《资治通鉴纲目》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学问分子而不是一般民众,解除D项。

5.(202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其次次联考)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让人找到道德之善;王阳明认为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致良知。由此可知()

A.格物致知才能发觉天理

B.知行合一可实现人生志向

C.两者都强调人性之善

D.朱熹与王阳明思想完全不同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看,朱熹主见通过格物致知找寻道德之善,王阳明主见通过知行合一“致良知”,结合所学学问王阳明“致良知”中的“良知”就是人性中至善的道德底线,所以王阳明和朱熹都在强调人性之善,故选C项;通过格物致知找寻天理,这是理学的观点,而王阳明是心学代表人物,解除A项;“致良知”中的“良知”是人性中至善的道德底线,不是人的志向,解除B项;朱熹和王阳明都在通过自己的方法强调人性之善,解除D项。

6.(2024·湖北武汉五月一模)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一批以技艺起家,透过文化消费逐利,并渗透到上层社会中的儒匠产生,成为沟通士商交往的桥梁。比较出名的如设计承天门(今日安门)的蒯祥,官至工部左侍郎。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更

B.科举取士制度走向衰落

C.封建统治秩序受到冲击

D.经世致用观念渐渐兴起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对能工巧匠的重用,说明经世致用观念兴起,故选D项;明朝仍旧是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解除A项;明清时期仍旧推行的是科举取士,解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

7.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

A.天人合一的境界 B.顿悟成圣的喜悦

C.张扬自我的看法 D.格物致知的追求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6****7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