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

2伤寒[概论]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发一个急性肠道传染病。经典临床特征:连续发烧、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降低。严重及常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

3伤寒杆菌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

4伤寒杆菌电镜照片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

5[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开始至恢复期均可由粪便排菌,但以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也最强。病愈后排菌量降低,有2~5%病人连续3个月以上,称慢性带菌者,3个月以内称暂时带菌者。慢性带菌者是伤寒流行或散发流行主要传染源。二、传输路径粪-口传输。经过污染病菌手、餐具、食物、水、苍蝇或蟑螂而传输。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

6三、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以儿童及青壮年较高,病后获持久免疫力,仅有2%再次发病。四、流行特征终年发病,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及亚热带多见,夏秋季为主。

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

7[发病机理及病理]伤寒杆菌→胃→小肠→侵入肠粘膜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繁殖→由胸导管→进入血流→第一次菌血症,即潜伏期(因菌量少,不引发临床症状)。细菌随血循环→肝、胆、脾、骨髓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第二次严重菌血症(病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及内源性致热原)→引发临床症状,相当于发病早期(第一周)。之后2—3周,细菌继续随血流遍布全身,在胆汁中繁殖旺盛→随胆汁排入小肠,(大个别随粪便排出,小个别)→再度侵入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肠道淋巴组织发生严重炎症反应。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

8基础病理特征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小结病变最为显著。病变过程分为:增生、坏死、溃疡形成、溃疡愈合4期。每期约1周,共4周。病变普通仅在粘膜及粘膜下层。若坏死或溃疡涉及血管则引发肠出血,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则致穿孔。肝、脾肿大主要病变是炎症、充血、灶性坏死,可有吞噬细胞聚集,形成伤寒小结节。贫血和白细胞降低与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及作用增强所致。连续发烧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外,尚与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相关。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

9中医病因病机:伤寒属中医”湿温“范围。是由湿热疫毒引发急性热病。外因——湿热疫毒;内因——脾胃内伤。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蕴结中焦→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阻滞气机,湿热熏蒸而成。病理特点——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腻滞,与热相合,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本病传变较之普通温病迟缓,病程较长,往往缠绵难愈。邪遏胃气,病变主要在气分,以脾胃为主要病变部位。本病四时皆有,但多发生在雨湿较多夏秋季节。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

10[临床表现]潜伏期3~35日,多数为7~14日。

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

11一、经典伤寒分为四期,病程4~5周。㈠早期(第一病周)起病迟缓,首症为发烧,体温呈阶梯形上升,5~7日内升至39~40℃,伴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咽痛、腹部不适。

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

12㈡极期(第2~3病周)⒈连续高热多呈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连续发烧10~14日。⒉相对缓脉脉搏迟缓与体温升高不成正比。偶有重脉。正常情况体温每升高1℃,脉搏应增加15~20次。但并发心肌炎时此症不显著。⒊表情冷淡同时可有精神恍惚、反应迟钝、呆滞、耳鸣、重听、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为内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所致。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

13⒋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腹部不适、便秘、腹胀显著,可见中毒性肠麻痹,少数可有腹泻。可有右下腹压痛。⒌肝脾肿大病后第6日开始可有肝脾肿大,质软、压痛,局部叩痛。少个别病人有黄疸、ALT显著升高,提醒中毒性肝炎存在。6.玫瑰疹个别病人在病程7~14日时,于下胸部及上腹部出现淡红色小斑丘疹(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2~3日内隐退。

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

14伤寒病人体温表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

15玫瑰疹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

16㈢缓解期(第4病周)症状逐日减轻,体温渐降,肿大肝脾回缩。㈣恢复期(第5病周)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

17伤寒中西医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

18二、临床类型㈠轻型症状较轻,病程短(1~3周),体温38℃左右。早期接收有效抗菌治疗或经疫苗接种者,易误诊及漏诊。㈡普通型含有经典伤寒临床表现及病程。㈢迁延型多见于免疫功

文档评论(0)

木槿流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