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x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启发式方法论的内涵……………1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

孔子启发式教学法的当代价值…………3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3

主体性原则………………3

循序渐进性原则…………5

辅助性原则………………6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7

创设美好情境,启发学生情感……………7

绘制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思维……………8

设计讨论活动,启发学生智慧……………9

参考文献…………10

英文摘要……………12

致谢…………………13

PAGE

PAGE1

启发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授小学语文的时候,教师必须巧妙地应用他们的教学理论、教学工具和教学策略来传授知识和技巧。在众多的教学方式里,启发式教学法是最为普遍的。这篇文章将阐述启发式教学法的定义和功效,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来教授小学语文。进行启蒙式的教育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真正强调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刺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独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都大有裨益,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可以持续地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或学习主题进行实践研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的目标是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原则;应用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改革清晰地指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里,小学老师需要使用更具目标性和吸引人的策略,以激励学生进行自我驱动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忱,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之中,进一步为推行素质教育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强大的助力与保护。使用启蒙式的教育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在常规的初级阶段的语言教育里,老师极少激励学生去研究语言的神奇之处,而是通过“解释+灌输”的形式将语言的理论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可能导致学生的思考技巧减弱,同时他们的反应速度也可能减慢,变得迟缓。在此背景下,教授语文的教师需要积极运用激发式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智力,并最终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增长。根据这些因素,我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探索。

启发式方法论的内涵

启蒙式教育不只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准则和教育观念。在当前的全球范围内,教育的发展都是以启发式教学或相关理论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教育思想、教学原则,也可以说是教学观举足轻重。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启发式方法论的内涵。从古至今,孔子首次引入启发式教学法,这一观点在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转型,孔子的教学方法已在当代中国的教学思想中留下了深远的烙印。而且,在新的历史阶段以及环境下,这种教学方法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孔子不仅是我国的先驱,也是全球最早提倡启蒙教育的教育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法的人。尽管两位教师在授课时均秉持“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但他们的授课策略与观点却存在差异。苏格拉底,一位来自西方的教育专家,将老师视作“知识的孕妇”,由此,“苏格拉底法”也得到了“孕妇法”的赞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中,教师扮演着教学活动的核心角色,因此,从某种层面来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他的观点表明,在教育领域,应该让老师成为核心,借由老师持续的质疑,让学生进入一种互相冲突的境地,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并最后找出问题的答案。孔子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教师只是在旁边稍作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性,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更多的是让他们主动去发现和探索,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这是二者之间的不同。两位伟大的教育者的教学策略也存在共性,那就是苏格拉底与孔子并未将他们的观念直接传达给他人,而是通过

文档评论(0)

138****87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