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九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义.docxVIP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九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义.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时空坐标·通史构架】

【要点归纳·纵向贯通】

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原因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

改革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农业

合作化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人民

公社化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核心

内容

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把企业推向市场

原因

(1)照搬苏联模式。

(2)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3)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结果

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中外关联·横向链接】

链接一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

不同点

背景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

“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内容

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

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同点

(1)都是在面临国内经济困难的背景下展开的。

(2)都采用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方式。

(3)都符合本国国情与经济发展规律,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链接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

(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

(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

3.结果不同的原因

(1)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做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2)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3)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

(4)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8页

选择题——锁定热点考向

热点考向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常考常新[5年3考]

[命题视窗]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近年来曾多次命题,已成为高考关注的重点。结合图片、图表等新情境考查探索中的经验教训,理解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意义,对目前的经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1.(2016·高考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yoc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年轻人,不能太心急。稳打稳扎才能脚踏实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