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专家讲座.pptx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专家讲座.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猩红热临床症状及疫情处理

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徐艳广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页

一、病原学

1、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链球菌为革兰阳氏球菌,可分为三类。①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②乙型(ß)溶血性链球菌:引发人和动物感染;③丙型(r)链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又可分为A―H和K―V共20组,而致病绝大多数是A组,少数是B组。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2页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1-7天,平均3天

2.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⑴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烧,咽痛,扁桃体充血、发炎,可有脓性分泌物。整个口腔粘膜充血,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样,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⑵出疹期:⑶恢复期(脱皮期):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3页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二、临床表现(续)

⑵出疹期:发烧数小时至一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初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1日内蔓延全身。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点状疹(鸡皮疹),可有痒感。皮疹间皮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秒钟后恢复原状(指压痕阳性)。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帕氏症阳性)。颜面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无充血,显得苍白(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6页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7页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8页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9页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0页

二、临床表现(续)

⑶恢复期(脱皮期):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脱屑及脱皮,其次序同出疹,普通经2-4周脱完,脱皮期开始时杨梅舌已消退。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从容。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1页

二、临床表现(续)

依据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可分为:

1.经典猩红热

2.轻型猩红热

3.中毒型猩红热:全身中毒症状显著,易并发心肌炎、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肝脏损害、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4.外科型:皮肤伤口周围细小皮疹,后涉及全身。

5.产科型:当前已少见。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2页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2传输路径:呼吸道飞沫(主要)

伤口或产道传输(少)

细菌污染日用具、器具

及食物等间接经口传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及学

龄儿童多见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3页

三、流行病学(续)

4流行特征:整年散发,但冬春季高

发。患病后可产生长久抗菌及

抗红疹毒素免疫力。但红疹毒素

有A、B、C三型,而型间无交叉免

疫,故可患两次甚至三次猩红热。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4页

三、流行病学(续)

1、疫情分类

(1)、聚集性疫情:一周内,同一学校、幼稚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5例及以上含有流行病学关联猩红热病例。一周内,同一班级、宿舍或办公室内,发生3例及以上含有流行病学关联猩红热病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周内,同一学校、幼稚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三、流行病学(续)

2、疫情汇报程序

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聚疫情时,应马上汇报地段保健科和辖区中小学保健所。地段保健科接到聚集性疫情汇报后应马上汇报所在区CDC并马上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区CDC接到汇报后派人到现场调查处理。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6页

三、流行病学(续)

3、调查处理内容

(1)了解和掌握学校及托幼机构基本情况:包含学生及教职员工总数、班级数、发病班级或宿舍分布情况以及环境卫生条件等。

(2)对每一名病例开展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猩红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包含病例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常规试验室检验结果、流行病学史和亲密接触者情况等。

(3)分析病例三间分布及病例之间流行病学关联。明确首发病例发病时间、病情、所在班级、发病原因初步印象等。

(4)疫情发生前一周和发生后集体活动情况,学校周围小区组员发病情况等。

(5)搜集其它可能影响传输流行病学原因,如共同就餐、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等。

猩红热培训专题知识讲座

第17页

三、流行病学(续)

4、疫情控制办法

(1)、尽早隔离治疗猩红热病人,隔离期为7天。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也应按猩红热隔离治疗。因传染病隔离治疗托幼儿童或学生,待疾病痊愈后方可复课、复园。

(2)、对亲密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注意观察其体温、皮肤及咽部情况,对可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