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文章,借助注释梳理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抓住文章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把握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4.感受《孟子》散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

2.感受《孟子》散文的论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文章选自《孟子》一书。

【屏显】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师:八年级我们学过《孟子二章》,大家还能背诵吗?

抽学生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

师:同学们,看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屏显】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师:孟子的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增强说服力。

师:我们重温了《孟子》散文的语言魅力,这节课我们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论辩的严密。

二、疏通文意,体会文风

1.请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断句。

【屏显】

(1)字音

辟(bì)、恶(wù)、箪(dān)、食(shí)、羹(gēng)、弗(fú)、蹴(cù)、欤(yú)乡(xiàng)

(2)句子停顿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有问题的地方做上标记。

(1)结合注释,串译课文。

(2)小组讨论有疑问的地方,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班级集中讨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4)指名串译课文。

师生共同梳理文言知识: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辟”通“避”,躲避。

【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词类活用】

1.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动词作名词。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一词多义】

1.而

(1)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却。

2.于

(1)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3.是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

(2)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4.得

(1)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3)故不为苟得也。得:取得。

5.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