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docxVIP

《将相和》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2.读写结合,用自己的话讲一个古代史书上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上节课中出示的词语卡中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结指导。

2.教师指名说出文中的三个故事的名称,探讨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三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面”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各有因果,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其中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这三个故事的共同结果是——将相和。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他们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换来了赵国的安宁,谱写了一段佳话。同学们,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他们的故事为什么影响深远?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古代的杰出将相。

二、合作交流,复述课文

1.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准备复述一个故事,并推举一人发言。

2.分工合作,弄清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生评价。

提示:让学生练习复述故事,一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交流的环节,教师要适时巡视,指导疑难。在复述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复述故事,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展示;然后推荐复述得最好的学生代表展示。在师生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如“复述故事能手”“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等,以此激发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

三、深入阅读,研讨文本

(一)学习“完璧归赵”

1.故事的起因(第1~4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①赵王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他为什么着急?

②大臣给赵王出了个什么主意?他为什么出这样的主意?

③课文开头写赵王的表现和大臣给赵王出主意,对表现蔺相如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合作交流,在课本上圈画出相关语句。

(3)汇报展示,解决问题。

交流后明确: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后,恃强凌弱的秦王假意要以城换璧,赵王不想按照秦王的要求去做,又怕秦王以此为借口来侵犯赵国。正在赵王不知所措的时候,大臣推举了勇敢机智的蔺相如来解决这个难题。这是“完璧归赵”故事的起因,从中可见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2.故事的发展(第5~8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5~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经过。

明确:奉命出使、进宫献宝、设计取回、完璧归赵、据理力争。(课件出示。)

3.故事的结局(第9自然段)。

明确:“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局是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思考:“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和“将相和”有什么关系呢?

(二)学习“渑池会面”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的结果。

明确: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见;故事的经过是会见的过程中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要赵王为自己鼓瑟),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要秦王为赵王击缶);故事的结局是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让赵王回去。

2.分析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出示描写蔺相如的言行的语句。)

3.教师点拨疑难问题,助力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1)疑难一: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明确:蔺相如看到秦王用让赵王为他鼓瑟的方法来侮辱赵王,特别气愤,所以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以后,之所以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2)疑难二: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初步概括廉颇的人物形象。

明确:秦王听说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说明廉颇英勇善战,就连秦王也惧怕他几分。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之间练习讲一讲“渑池会面”的故事。

5.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渑池会面”这个故事和“将相和”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负荆请罪”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记录自己的感触。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5~17自然段,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故事的起因是廉颇不服气,想羞辱蔺相如;经过是蔺相如处处回避退让;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学生画出描写廉颇的言行的句子,并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

明确: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3)学生朗读自己圈画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教师相机整理小结。

2.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3.学生回顾全文,讨论交流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