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昆曲新家当”】 新昆曲.docxVIP

【《典藏》,昆曲新家当”】 新昆曲.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典藏》,昆曲新“家当”】新昆曲

近年来,由于现代媒体的介入和参与,演员选秀、景观演出、话剧演绎……善于“混搭”的文化制造者们又为昆曲穿上了―层热闹的时尚外衣,它的公众影响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可否认,其中一部分举措对于保护昆曲生态并维系、推动其发展是有良性作用的,但长远看来,其中一些貌似助长昆曲声势的行为恐怕是南辕北辙甚至饮鸩止渴。从这个意义上,秉持严肃审慎的态度、尊重和爱护昆曲本体、日积月累地在这片寂寞冷清、乏人问津的园地里辛勤耕耘者,就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尊重。因此,上海戏剧学院教育高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耗时6年,从卷帙繁浩的剧目中编纂全部20卷《昆曲精编剧目典藏》(以下简称《典藏》)于近期完整推出时,很难让人不为之动容。

昆曲剧目繁多,南戏、传奇作品加上清代以来的“时剧”,体量惊人,有“词山曲海”之说。《典藏》将数量定在三百出。那么,怎样的三百出能达到“典藏”的层次。又如何在浩瀚的剧目中进行取舍。为了全面而准确地选择出最能体现昆曲美学特征,并在演出时颇具特色的作品,主编顾兆琳于2004年就向戏校昆曲班主教老师以及昆曲表演艺术家们蔡正仁、梁谷音、岳美缇、张洵澎、王芝泉、张铭荣、方洋等发放了详细的征询问卷,其中就包括请他们按照不同行当的表演要求,依低、中、高的顺序制定十几出必学传统剧目。在拟定三百出剧目目录之初稿后,又通过组织专家座谈、请兄弟院团论证、向硕果仅存的“传”宇辈名师倪传钺老师咨询等等途径,逐步修改、丰富、完善并于2006年最终落实了目录定稿。

从目录设置来看,纵向上呈现出阶梯态渐进的面貌1至3卷为中专低年级启蒙的基础剧目,4至6卷为中高年级必学剧目,7至10卷为大学阶段常演剧目,11至15卷为面向昆曲演出团体的特色剧目,16至20卷为丰富传统折子戏舞台演出的开拓剧目。在横向上,则大致囊括了不同行当的特色剧目,如旦行的“一门九娘”、“衣西翡蝴”,正旦的“两件半红衣裳”,老旦的“三母”,刺杀旦的“三刺”、“三杀”,巾生的“风花雪月”、“琴棋书画”、“三访”,官生的“书见惊”、“三醉”,雉尾生的“三副野鸡毛”,鞋皮生的“三双拖鞋皮”,老生的“三赋”、“三法场”、“三扁担”、“三扫”,丑行的“五毒戏”,大面的“七红八黑”、“三判”、“三和尚”,二面的“油葫芦”等等。可以说,这是近年来昆曲界收录剧目最多、最能体现昆曲完整面貌的大成之作。有清一代,《缀白裘》的特殊地位当仁不让,而《典藏》可比作当代昆曲界的《缀白裘》了。

通观目录,能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些剧目长久以来被其他剧种搬演,以至于人们已然淡忘了它们的昆曲身份并将其划归到梆子戏范畴,这方面武戏尤为突出,如《扈家庄》、《请神降妖》、《雅观楼》、《乾元山》、《安天会》、《大名府》等等。这么做的意义并非只是为了“正本清源”或者“认祖归宗”。

清中期以来的花雅之争本来就是一个地方戏在市场份额上压倒昆曲,但在艺术上吸纳、学习昆曲的过程,昆曲的历史文化资源、美学艺术资源都已渗入到以京剧为代表的梆子戏中。可惜的是新时期以来,思想意识形态的厚今薄古、淡忘传统,影响了地方戏继续向昆曲学习的步履,以至于当代地方戏始终没能建立起扎实完善的表演体系,舞台语汇也越来越贫瘠苍白。联系到这部《典藏》,是不是可以说,它为地方戏演员接近和感受昆曲、学习昆曲提供了便利,为他们提高艺术水准提供了可能。这些信息与影像资料提供的直观表演不同,它看似微妙而难以捕捉,但却给予他们灵感和想象,有助于开启和激活演员的表演创造。

昆曲一直在为地方戏提供着优质资源。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应该是。在这个意义上,《典藏》所拉动的剧目创作,将远远超过三百出。

在明清时代有不少昆曲作品只是文人雅士玩味的案头文学,从未获得过舞台身份。但于当代昆曲艺术来说,如果仅仅流于文学性欣赏,它的审美功能最多只实现了~半。《典藏》尽管定位于“藏”,但它始终以实践性为准衡,强调剧目的可演性,从表演出发又回到表演,是《典藏》对昆曲剧目的清晰体认,对于新世纪以来昆曲的保护、发展,无疑是一种良性推进,让人们以更容易让人亲近和接受的方式展现昆曲文本。

为了能反映当代昆曲演出的美学特点并凸现舞台面貌,在母本的选择上,编写者舍弃了年代太过久远的版本而主要以近世以来出版的《集威曲谱》、《六也曲谱》,《粟庐曲谱》、《振飞曲谱》、《兆琪曲谱》以及“传”字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文化部昆剧指导委员会第一期昆剧培训班”的油印本教材为依据,个别冷僻剧目则参考了张紫东的《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苏州昆曲博物馆2009年出版)。

《典藏》以当代昆曲舞台实践为主体,涵盖了包括清末艺人、“传”字辈和戏校“昆大班”至少三代演员的艺术结晶。据实而论,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当代昆曲还未形成有较大影响的流派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