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docx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十六章,主题为“沈心工与李叔同”。详细内容包括分析比较沈心工的《体操满江红》和李叔同的《送别》,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感受不同音乐家在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沈心工和李叔同的音乐成就,提高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认识。

2.通过对《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鉴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使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2.教学重点:《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鉴赏方法及音乐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PPT。

2.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近现代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该时期音乐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毕业歌》,让学生感受近现代音乐的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近现代音乐有什么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讲解新课

(1)介绍沈心工和李叔同的生平及音乐成就。

(2)分析比较《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表现手法。

(3)播放两首作品,让学生跟随音乐感受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

3.例题讲解

(1)请同学们分析《体操满江红》的旋律特点。

(2)请同学们从和声、节奏等方面分析《送别》的音乐表现手法。

4.随堂练习

(1)让学生尝试演唱《体操满江红》。

(2)分组讨论,比较《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异同。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沈心工和李叔同的认识。

(2)强调音乐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

1.沈心工与李叔同

沈心工:《体操满江红》

李叔同:《送别》

2.音乐鉴赏方法

旋律、和声、节奏、情感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分析《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异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沈心工和李叔同的音乐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鉴赏方法上还需加强引导。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沈心工和李叔同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们的音乐风格。同时,鼓励学生关注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沈心工和李叔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2.例题讲解:分析《体操满江红》的旋律特点及《送别》的音乐表现手法。

3.作业设计:分析《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异同。

一、沈心工与李叔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1.沈心工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沈心工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民族觉醒的时期。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民众的疾苦和抗争精神。在创作风格上,沈心工注重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新意的音乐作品。

详细补充:

《体操满江红》是沈心工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13年。这首歌曲以岳飞《满江红》的词为基础,通过体操的形式表现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在这首作品中,沈心工运用了大量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同时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手法,展现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2.李叔同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

李叔同,原名李石曾,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受到欧洲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作品风格优美、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详细补充:

《送别》是李叔同的代表作,创作于1915年。这首歌曲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词,表达了离别之情。

在这首作品中,李叔同运用了西洋作曲技法,如和声、复调等,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例题讲解

1.分析《体操满江红》的旋律特点:

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同时融入七声音阶元素。

旋律起伏较大,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旋律中多次出现跳跃式的音程,表现出激昂的情绪。

2.分析《送别》的音乐表现手法:

该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包括:

和声:运用西洋和声技法,使旋律更加丰富、立体。

节奏:节奏舒缓,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旋律:旋律优美、抒情,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三、作业设计

分析《体操满江红》和《送别》的异同:

1.异同点:

两者均采用了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手法。

《体操满江红》以激昂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表现民族精神,而《送别》则以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情感表达离别之情。

《体操满江红》的旋律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而《送别》则更多地运用了西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