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测试B试卷.docVIP

青海省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测试B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3

青海省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测试(B)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本留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需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需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西方传统的比照之下,中国“士”的文化特色是极为显著的。假如我们断定孔子揭开了中国系统思想史的序幕,那么在启幕之际中国思想便已走上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道路。中国当然也发生了超越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化,但是这两个世界却不是完全隔绝的;超越世界的“道”和现实世界的“人伦日用”之间是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西方人的二分思维方式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始即不占重要地位。中国思想家所强调的则是“即知即行”“即动即静”那种辩证式的思维,故往往在“相反”中望见“相成”。换句话说,中国的超越世界没有走上西方型的外在化之路。因此我们既看不到希腊哲学中本体和现象两个世界的清晰划分,也看不到希伯莱宗教中天国和人间的对峙。

中国的“士”的历史是和系统思想史同时揭幕的。在这一特殊思想背景之下,“士”一方面与希腊哲学家和基督教教士都截然异趣,而另一方面又有与两者相同之处。就“士”之重视“学问”而言,他是近于希腊哲学家的;古人以“通古今,决然否”六个字表示“士”的特性,正可见“士”的最重要的凭借也是“理性”。但就“士”之“仁以为己任”及“明道救世”的使命感而言,他又兼备了一种近于基督教的宗教情操。近代探讨中国哲学史的人有把孔子比之于苏格拉底,也有把孔子比之于耶稣者,这两种不同的比况都有理由,但也都不尽恰当。孔子来自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代表“士”的原型。他有重“理性”的一面,但并非“静观瞑想”的哲学家;他也负有宗教性的使命感,但又与承“上帝”旨意以救世的教主不同。就其兼具两重性格而言,中国的“士”毋宁更近于西方近代的“学问分子”。

但西方近代的“学问分子”虽然在思想上与希腊哲学和中古基督教都有渊源,其最干脆的依据则是“俗世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士”的传统自先秦以下大体上没有中断过,虽则其间屡有转折。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仍与基督教在西方中古文化中所取得的肯定的主宰地位有别。六朝隋唐之世,中国诚然进入了宗教气氛极为深厚的时代,然而入世教(儒)与出世教(释)之间仍旧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道教也处于出世与入世之间。故中国中古文化是三教并立,而非一教独霸。由于中国文化没有经过一个彻底的宗教化的历史阶段,如基督教之在中古的西方,因此中国史上也没有出现过一个明显的“俗世化”的运动。宋以后的新儒家可以说代表了“士”在中国史上的最终阶段;他们“出入老释”而复“返之六经”,是从宗教中翻身过来的人。但是他们仍旧是直承先秦“士”的传统而来,其历史的线索是很清晰的。这和西方近代“学问分子”在传承上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谱系,适成好玩的比照。

(选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引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中国的“士”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士”与希腊哲学家和基督教教士,在精神特性上没有相通之处。

B.中国的“士”有明道救世的使命意识,但与西方承上帝旨意以救世不同。

C.中国的“士”重视学问和理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其负有的宗教性使命感。

D.中国的“士”即西方近代学问分子前身,有大体完整明晰的历史传承谱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士”的文化特色是极为显著的,在启幕之际中国思想便已走上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道路。

B.中国思想家强调的是辩证思维,往往能在“相反”中望见“相成”,不同于西方人的二分思维方式。

C.宋以后的新儒家代表了“士”在中国史上的最终阶段,他们是直承先秦“士”的传统而来的,其历史的线索是很清晰的。

D.本文以西方文化传统为参照,阐释了中国的“士”的生成背景、双重性格和历史脉络,角度独特,论述透彻。

3.在西方传统的比照下,对中国“士”的文化特色阐述有误的一项(???)

A.从诞生环境看,中国的“士”诞生于现实世界和超越世界不即不离、相反相成的辩证语境之中。

B.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士”的传统可追溯至先秦,自先秦以来虽屡有转折,但大体上没有中断过。

C.从性格刻画看,中国的“士”兼具两重性格,这和西方近代所刻画的“学问分子”极为相像。

D.从宗教氛围看,中国古文化儒释道三教并立,而非一教独霸,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俗世化”的运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