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老子四章.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章;老子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史记》载(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史记》)。;《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应用于文;1.莫泊桑在《项链》中曾经使用过

妇人讲述真相后结尾“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对女主人公之后的生活及反应不再加叙。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的使用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沈从文的《边城》中最后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应用于画;不仅是诗文、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存在着老子密码,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有无相生”。

这里的“有和无”,已经不再简单是它原来的含义,它代表了世上一切相反相对的事物。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辩证观点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探究2: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误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欹器:

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饮食:应季水果、传统人类对于转基因的排斥

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冷暖

与自然相处: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的故事

拔苗助长

;探究3: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灵之明。

“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

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

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

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探究2: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探究2:除了不妄为、顺应自然,文本还说明了什么道理?;探究3:《老子》的艺术特点;③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

④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