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pdfVIP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

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

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看,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②文学是审美的,这就是说,文学往往是无功利的。无功利,或称无利害,指人的活动并不寻求实际

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

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丹麦批评

家勃兰兑斯举过一个例子说明文学的无功利性:

③“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

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

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

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④出于实际目的的人,自然关心森林如何带来物质财富;出于理论探究的人,为森林的科学研究价值

所吸引;而出于文学观察的人(如诗人),则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深深地沉浸于森林外观的美景之

中。显然,商人由此激发财富欲,科学家升起探索欲,这两种都是功利的;文学家则获得审美体验,这是

无功利的。所以康德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

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康德这一审美无功利说诚然存在忽

视审美的某种功利性的偏颇,但毕竟有其合理的一面: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由于是无功利的

(即无利害的),文学才能是审美的。换言之,审美的正是无功利的。

⑤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刘勰讲“是以陶钧文思,贵

在虚静,疏渝五藏,澡雪精神”,正是强调创作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朱熹

认为,举世学诗者之所以难以出好诗,“只是心里闹不虚静之故”“心里闹如何见得”。这里的“心里”

指功利考虑,“虚静”就是无功利之心。在朱熹看来,只有“虚静”“心虚理明”才可能作出好诗。读

者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

己钻人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

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分,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鲁迅语)所谓“满心是利

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是指读者抱有实际功利目的,致使无功利的“审美距离”消失,从而

无法“欣赏”小说的美。这些似乎说明,文学总是无功利的。

⑥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功利考虑。文

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这一点可从文学作为作家和读者的社会

性话语活动、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两方面看。

⑦首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

的社会功利性。这种功利性诚然不同于商人对森林财需的占有欲和科学家对森林科研价值的探究欲,但却

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这就是说,功利性是深深地隐伏于无功利性内部的。实际上,直接

的无功利性正是为着达到间接的功利性。朱熹要求诗人“虚静”,目的正是“虚静而明”,即无功利的超然

态度有助于真正明了事物之“理”。鲁迅要求读者不以宝玉或黛玉自居而是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也是

为着使读者能审美地把握“红楼”世界的人生意义。

⑧其次,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尤指文学活动中的“本文”方面),文学的功利性在

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郭沫若指出:“我承认一

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这里的“貌似无用”,即指表面上的无功利性,而“有大用”,

则指实质上的功利性。文学的这种“大用”在于,它可以“唤醒社会”“鼓舞革命”,即唤醒和鼓舞人民

参与变革世界的实践。鲁迅说得更明白: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1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