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于20125hdz十八吸收制剂.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掌握:1、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熟悉:1、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3、TTS中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种类及其特性了解:1、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2、经皮给药系统的高分子材料种类及特性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经皮传递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TDDS经皮治疗制剂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sTTS经皮吸收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在局部治疗;也可起全身治疗作用。制剂包括:贴剂!、软膏、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

一、TDDS的发展与特点1974年美国上市抗晕剂东莨菪碱透皮吸收制剂1981年上市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的透皮吸收制剂具有全身治疗作用的透皮吸收药物: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烟碱、可乐定、睾酮、硝酸异山梨酯、左炔诺酮等。

治疗领域适应证药物传递模式药物疼痛慢性疼痛(癌症)剧烈疼痛(门诊、外科系统给药系统、局部给药芬太尼芬太尼或其他疼痛治疗或麻醉皮肤和疼痛的麻醉局部给药利多卡因丙胺卡因或其他抗过敏肌腱炎、滑囊炎、筋膜炎、关节炎局部给药类固醇(地塞米松)非甾体抗炎药止吐药术后的恶心、呕吐或化学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系统给药系统给药抗偏头痛偏头痛及其症状系统给药阿米替林或其他血管舒张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障碍)局部或系统给药前列腺素E1或其他抗血栓形成预防凝结(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系统给药肝素、华法林或其他

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掌握)1、可避免口服给药的肝脏首过作用或胃肠道降解2、可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3、延长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4、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局限性皮肤的生理屏障使大数药物不能透皮吸收或难以形成有效的血药浓度对皮肤有刺激或过敏性的药物不宜。

第一节概述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熟悉)

二、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与吸收途径(一)皮肤的基本生理结构pH4.2-5.6角质层含水量10-25%生长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pH7.4

经皮吸收过程除了经角质层至真皮的吸收途径外,也可以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官吸收。

人体皮肤中存在很多毛孔和汗腺,大分子药物、离子型药物等主要通过毛孔、汗腺及皮脂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1、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转移至体循环(1)制剂中的药物向角质层转移;(2)药物在角质层扩散(3)由角质层向下层组织转移;(4)在生长表皮和真皮中扩散;(5)被真皮上部的毛细血管吸收;(6)向体循环转移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药物在皮肤中的吸收途径:药物角质层、真皮毛细血管体循环药物毛囊、皮脂腺、汗腺体循环皮肤附属器完整表皮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膜控释型粘胶分散型骨架扩散型微贮库型经皮制剂分类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一)膜控释型构成:无渗透性的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胶层和防粘层。背衬层药库层控释膜粘胶层防粘层

(二)粘胶分散型构成:背衬层、粘胶层、药库、控释粘胶层、防粘层。背衬层粘胶层药库控释粘胶层

(三)骨架扩散型

构成:背衬层、药库层、粘胶层、防粘层。

背衬层药库粘胶层

(四)微贮库型

粘性泡沫层粘胶层药库

第二节经皮制剂的研究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掌握)(一)生理因素1.种属猪皮透过性接近人皮2.性别男女3.年龄老人青年人新生儿~成人4.角质层厚度足底和手掌腹部前臂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5.皮肤条件烫伤、损伤6.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皮肤温度T↑透过性↑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的性质

1、药物的剂量和药物的浓度

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日剂量mg级,不超过10-15mg

2.分配系数(P)及脂溶性

3.分子大小600

4.pH与pKa

4、TDDS中药物的浓度

5、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剂型因素1.剂型半固体骨架型贴剂2.基质药物-基质3.pH值解离分子型透过系数大4.药物浓度与给药面积(60cm2)5.透皮吸收促进剂

二.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化学方法(Chemicalmethod):药物结构改造,透皮前体药物物理方法(Physicalmethod):离子导入、电致孔、超声波导入、无针技术等药剂学方法(Pharmaceuticalmethod):透皮吸收促进剂、脂质体第二节

文档评论(0)

187****44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