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1).docxVIP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描写了马、石灰、竹。《马诗》通过咏马来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及怀才不遇的感慨。《石灰吟》这首诗表面写石灰,实际是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对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格的追求。《竹石》是为题咏《竹石图》而作,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关注写作背景:《马诗》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石灰吟》作者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关注汉字文化:中国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形声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形声字是由表示字的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字的读音的声旁组成的合体字。如“络、锤”是左形右声的字。如“焚”是下形上声的字。“凿”是会意字,上下结构。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共有4个,可以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和字形结构等方法识记字形。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马诗》,会写“络”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3.以《马诗》为例,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激兴趣

1.教师揭示课题:在灿烂浩瀚的中华文学长河里,古诗始终表现着她独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教师播放课件中描写大自然事物的图片,学生看图猜诗名。

3.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1: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

预设2:这些景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像这种描写大自然中事物的诗被称为——咏物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咏物诗。

4.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马诗,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描写大自然中事物的图片,既能回忆以前学过的咏物诗,吸引学生兴趣,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为感受古诗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学习古诗《马诗》

(一)走近作者,初知诗文

1.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2.教师提出要求: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

(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教师提出问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以马为题材的一首诗

教师点拨: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勇敢、成功的象征。李贺的《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组诗,共有23首,这首诗是其中的一首。

2.品读第一、二句。

(1)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1: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

预设2: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3.品读第三、四句。

(1)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快走:驰骋走:跑。

清秋:金秋,清爽的秋天。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设: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头带上金络头,飞快地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3)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1:从“沙如雪”“月似钩”“金络脑”“快走”这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