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x

高三复习课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空坐标;第七单元

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抉择:计划?市场?;◎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列宁对现代化道路的最初选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管理手段:军事、行政

②所有制结构:国家集中

(单一国有化);※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新经济政策;;①恢复市场(计划与市场并存)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同时存在;※1922年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的途径是()

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

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3辽宁)“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中的形成及特征;;①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

②排斥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斯大林片面总结苏联胜利的经验,认为苏联的胜利证明苏维埃制度优越,他不仅不改革,还强化这一体制。丧失了改革的最好机会,积累了更多的矛盾。

——左凤荣《苏联剧变与俄罗斯转型》;■二战后的改革之路;◎赫鲁晓夫改革

【设问5】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怎样的

“修正”?;(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张建华在《俄国史》说,赫鲁晓夫曾经试图对斯大林模式发起冲击,并且加速了苏联坚冰的“解冻”,但最终还是扮演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和“守墓人”的双重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把经济管理的重心由中央转到地方,……只是从一种行政手段转为另一种行政手段,即从中央的行政指令方法转向地方的行政指令方法。

——陆南泉《赫鲁晓夫下台的真实原因》;“合并扩大了集体农庄,放弃了村庄,使它们荒芜了,本来近在咫尺的乡村面包和新鲜的牛奶,结果却要从城里运来了。……也出现了排队购面包和牛奶的现象,这在过去农村是不可想象的!”

——(俄罗斯)叶梅利亚诺夫《未经修改的档案:赫鲁晓夫传》;他想要同斯大林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种矛盾无法解决。赫鲁晓夫“给了社会一点儿自由,后来他自己又拧紧了龙头。”

——陆南泉《苏联第一个改革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党中央委员会和苏

文档评论(0)

孙二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文档领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