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x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创作背景,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美;潜心涵泳,体味情感变化;分析诗人和琵琶女人物形象,探究失落情感的缘由。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使学生对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继承发展中国古典诗歌“言志”传统。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曾祖迁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祖父又移居新郑(今属河南省)。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诞生在新郑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公元八四六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岁。

(一)夙慧早现,读书不懈

(二)口舌生疮、手肘生胝zhī(勤奋有成,仕宦直切)

(三)德宗贞元年十六年中进士(贬谪江州,琵琶诗成)

(四)江州司马(离朝外放,远任杭州)

(参考数据:旧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白居易传、陈友琴着白居易,台北万卷楼)

二、文学成就:

(一)文学主张

1、?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2、?强调诗歌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新乐府运动

3、在诗歌创作上,要求内容与形式并重

(二)诗歌特色:平易近人

三、写作背景

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是白居易因武元衡事件,激于义愤,上疏急请逮捕刺客,以致得罪朝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其实平日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在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正好在浔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从京城流落此处善弹琵琶的倡女。诗人听其感伤身世,也引起自身的贬谪之感。作者与琵琶女虽有官、妓身分的悬别,遭遇却同病相怜。他们都曾在京师,都曾有过盛时,又都经历了天涯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诗人把她引为同调,写来格外动人。

四、解题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作了如下解释:「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宋姜夔白石诗说亦云:「体如行书曰行。」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汉代题用「行」者较多,如陇西行、妇病行等。南北朝题用「歌」者较多,如子夜歌、琅琊王歌等。文人拟乐府的作品,诗题也当标以「歌」、「行」。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歌」、「行」有时在诗题中连用,如汉乐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拟作的怨歌行。歌行体的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可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标上「歌行」的字样。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五、通读全文纠正字音

?

六、通读全文

(一)小序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第1自然段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第2、3自然段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第4自然段

?(二)正文

1.本文前六句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交代地点、时间、事情和环境,为下文作准备。尤以环境气氛的渲染,黯淡萧索,是主客伤别情绪最好的衬托。进而以「欲饮无管弦」,引出下文的「琵琶声」。

2.作者如何安排琵琶女的出场?

作者从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逐步引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这是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3.哪几句是写琵琶女开始弹奏时的情态,以及琵琶声所表现的情调?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4.本文运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譬喻琵琶声的不同声情?

如以「急雨」状声之繁杂迫促;「私语」状声之绵密幽细;「大珠小珠落玉盘」状声之清脆圆润、错落有致;「莺语花底滑」状声之宛转流畅;「泉流冰下难」状声之徐缓沉滞;「冰泉冷涩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