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德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艺术思维的新质和“有意味的形式”

如果把作为真正文学的诗歌,与在它之前漫长时期里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口头文学相比较;那么,文学创作的艺术思维,较之神话思维,已有很大不同。

首先,这主要是拟人化(既是思维方式,又是表现手段)虽然在哲学著作中仍有所表现,但已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人的审美意识由非自觉并继续保留这一特性,而走向自觉。以《楚辞》为例,《九歌》中的诸神与原始神话中的诸神的差异很大。如果原始神话是初民的集体创造,并把它与现实等同;那么《九歌》已改变其原始形态,使之成为纯粹的文学形态。人通过自己的感情体验,审美地观照现实,形成新的自然人化,以自己的感情心理赋予对象,寄托自己的情思。于是诸神就成了人的自觉的创造,通过神的世界,又折射出人的精神世界。像湘君、湘夫人,既是水神,又是像人一样的懂得爱恋之情的游荡于水乡的精灵。同时,拟人化又成了一种具体的艺术手段。例如《诗经》中拟人化了的鸟,它与民间故事、传说中会说话的鸟已大不相同。它口吐人言,它所讲述的遭遇,都积淀着人的感情与情思,以及人的希望与理想,从而获得社会心理的特征,使得这种拟人化,成为人的审美自觉使用的一种手法。

其次,审美意识走向自觉,使得审美感情升华,使人的喜怒哀乐,获得更为丰富的内容,从而加强审美感情的社会化。就拿诗歌中的爱情来说,这时爱情的歌唱,已不是原始的野性的呼喊。这时的爱情描写与咏唱,成了一种美好的理想、生活追求的象征,升华为一种为人们所宝贵的感情,以致因为达不到这种感情而在心灵上痛苦万分,并受到欣赏者的同情。同时,爱情开始受到社会准则制约,既有高尚与卑俗之分,也有优美与丑恶、美满和不幸之别。传说中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与妖婆、魔怪破坏的敌对性特征,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更多是出现可能受到可畏的人言干预的爱情,或害怕被主子看中而强抢去的那种忡忡忧心,或因丈夫喜新厌旧而遭遗弃的呼号,或因丈夫远戍边地,关山阻隔,重逢之日的那种惆怅与痛苦。总之,人的感情由于文化的发展而日趋社会化,逐渐形成一种审美理想。

再次,如果原始的诗歌、故事、传说是人民的集体创作,人类往往是一种类的代表着或是善与恶的象征;那么作为文学的诗歌,开始走向个人的创造,此时的创作者开始成为创作主体。当然,这中间存在很长的过渡期。像《诗经》虽然大多为民间创作,但不少创作已具有个性特征,特别是一些抒情诗、叙事诗,诗人个性相当突出,其中抒情、写作与一般民歌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在屈原的作品中,渗透全部诗作的是其诗人强大的独创精神。希腊史诗是集体创作,但是人物开始具有个性化的某些因素,而渐渐摆脱脸谱化。

原始初民在舞蹈、歌唱中只重节奏、形式而不重歌词的现象,这是十分可能的。这种节奏作为一种有规律的活动,无疑具有意味,因而使人为之激赏,但它终究未能保留下来,为什么?主要是没有文字记载,因为纯形式的东西是难以存在的。现在回到以文字记载下来的诗歌来说。“断竹,续竹,飞土,逐尖”这首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歌之一。这首歌的意味在哪里?其一,这首歌的歌词虽然简单,但词义丰富,涵盖面大。它们都是双音词,较之原来简单的单音词,要复杂得多。这首歌通过词序的展现,再现一幕一幕的行猎图,这里也许有关于狩猎的知识传授、技巧训练,使人在回忆与再现的欢乐中感受到一种意味。如果此歌只是即兴音响,不具上述意味,它就难以流传下来。其二,这首歌有强烈的节奏与音韵,激发使人愉快的感情。它既是生理的,使唱者、舞者可以舒展强有力的手脚;又是心理的,在反复叫喊、追逐的模拟中,显示人的智能与蛮勇,惊恐与喜悦,再次体验对力的崇敬,显示一种感情化了的理想,确证人的本身的力量。意味与词意不可分,也与韵律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和谐融合,形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仅词意有意味,而且韵律也具有意味。文学这种形式的发生,也就是有意味形式的发生。

再以《蒹葭》一诗为例。从表层看,它的意味在于其歌词的顺序,展现了一幅深秋景色,有人在苇塘边寻找他(或她)的所爱。这里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也有可望而不可得的无限惆怅。同时这种深沉的情绪,很难用节奏强烈、言词短促的句式加以表现,却在富有音乐性的、婉转舒展、回环往复的曲调中抒发出来,造成一种意味。

如果再深入一步,何以此情此景与音乐的交融形式,会激发人们的审美感情?有意味的形式后面的“终极实在”是什么?这就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种种生活经验、自然变幻、感情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审美的心理沉积。其中既包括感受、感情、知觉和认识,也兼容对自然节律、线条、色彩、音响乃至语言变化的种种感受,组成人类共同的无意识的心理储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