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观沧海》课件.doc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观沧海》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观沧海》课件

《观沧海》

——曹操

文学名人竞猜

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

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在戏剧里,他是一个“大白脸”奸臣的形象

他指挥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

“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

——曹操

《观沧海》

——曹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3、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东汉末年,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但其残余势力逃到了辽东半岛的乌桓,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所向披靡,大败乌桓,至此,曹操统一了北方。在归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始皇汉武帝曾经登临过的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的诗篇《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曹操

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观沧海》

——曹操

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观沧海》

——曹操

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观沧海》

——曹操

理解诗意掌握技巧

合作品读理解壮志

分小组讨论

1、实写的观海的诗句一共有六句,都写了哪些事物,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虚写的四句话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提示: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品读理解壮志

分小组讨论

1、实写的观海的诗句一共有六句,都写了哪些事物,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显示大海的惊人

力量和宏伟景象

合作品读理解壮志

分小组讨论

2、虚写的四句话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提示: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其实是想以沧海自比,表现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小结作者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

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他

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3、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课堂反馈测试:

1、本诗的作者是(),字(),东汉末年的()、()、(),他的诗以()见称。

2、《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襟?

3、背诵诗歌。

拓展延伸

阅读《龟虽寿》,看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预习《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档评论(0)

胡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9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