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docx

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文言文阅读

【新课标卷地区选做】

(湖南高三·教研联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打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猛鸷,昆虫之有毒螯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材料二: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1.材料一文字加粗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自谋夫A说客B谈天C雕龙D坚白E同异F之流G下至击剑H扛鼎

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指同一类别的人,与《过秦论》中“迁徙之徒”中的“徒”词义相同。

B.考,指审察、察考,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考”词义不同。

C.窃,谦辞,私自,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词义相同。

D.区区,指少、小,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及卿相都争相收养各类人才,苏轼认为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B.苏轼提倡要使“智、勇、辩、力”四类人才各安其所,这隐含着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不满。

C.六国拥有土地、军队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苏辙对此感到奇怪,这是他写作此文的缘由。

D.苏辙认为齐、楚、韩、魏四国应该协助面临敌寇危险的燕、赵,让燕、赵无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

(2)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5.请联系苏洵《六国论》说说三苏对六国的存灭各持怎样的观点。

【全国卷地区选做】

(四川成都·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鲁阳虎欲攻三桓,不克而奔齐,景公礼之。鲍文子谏曰:“不可。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于季孙,贪其富也。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景公乃囚阳虎。

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知微之谓明,无救赦之谓严。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乎?

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承为乱也;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救赦之实也。则谁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

(节选自《韩非子·难四》)

文本二:

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罢,己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