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VIP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0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要求: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家推崇的道德至善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华蜜问题的深刻思索。“孔颜之乐”是一种克己向善、安贫乐道的德性华蜜观,孔子旗帜显明地主见“贫且乐”的德性华蜜,获得华蜜生活的首要标记就是德性的完满,反对世俗的物质华蜜,也就是强调道德境界的提升与精神境界的升华,将华蜜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级。孟子的道德哲学力图建构的是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进一步追求个体向善的道德人格境界,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终极华蜜。孟子提出“君子三乐”是对孔子的德性华蜜观的创新与发展。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化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提出的君子三乐,从自身的品德、家庭的美满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三个维度道出了人生华蜜之真谛。

孟子毅然将“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视为君子一乐,旗帜显明地将家庭华蜜纳入到华蜜观的范畴,把“孝悌”视为华蜜起点,使华蜜从虚幻世界拉向现实生活,使得每一个人都具备追求华蜜的权利与实力。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德性华蜜观,也使得儒家华蜜观更加贴近实际,走近生活。孟子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华蜜视为华蜜之源,使得孟子华蜜观具有平民化的特点,但孟子的华蜜绝非仅仅包含功利华蜜,其华蜜的实质为精神的自由、道德境界的提升,因而又具有道德超越性。

孟子二乐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天人合一之乐,道出了天与人的紧密关系,天道与人道的互通,具有剧烈的道德意蕴。孟子“天人合一”之乐主要是对道德问题进行考察,是道德完满后与天地合为一体的精神自由。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君子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不为外物叨扰,犹如婴孩一样单纯干净,具备天真淳朴的本性。“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和善本心,即恻隐之心、惭愧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乃仁义礼智之端,犹如人之四体,甚为关键。人人都有道德须要,道德须要得到满足,内心会产生获得感、满足感,孟子将这种内心的开心情感称作“乐”。孟子又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孟子道德哲学的至高境界就是“天”,而“万物皆备”体现的就是一种天地境界,人对华蜜的追求超越了世俗的限制,通晓万事万物之本性,实现人精神的自由自觉。“诚”乃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在“万物皆备”的基础上,反躬自省诚恳守信,达到至诚境界,是人生一大乐事。人与天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性,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看来“心”“性”“天”具有内在的一样性,尽心方能知性,知性即可知天。人之本心根源于人之本性,不断挖掘内在的恻隐、惭愧、辞让、是非四心,就会了解人的和善本性,而人心中的善即为天道,“养浩然之气”进而实现“天人合一”之道德境界。

《孟子》一书中多次出现“教”字,并将育才视为君子第三乐,这是从社会华蜜的角度动身的“教化之乐”。孟子为何将育才视为君子一大乐事?这就须要从孟子对于教化的理解角度动身来考察这一问题,君子自身可以节制欲望,躬行道德实践,进而获得华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怎样将仁爱之心惠及更多人呢?唯有通过教化这一途径。“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对于前来求学者不拒绝,怀着一颗广育英才之心去从事教化事业,培育贤德人才。“则斯道之传得之者众”,君子之间相互切磋沟通,传播“善端”思想的过程也可称之为教化。“而天下后世无不被其泽矣”,圣人先贤思想、主见广为流传,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育才之乐是对儒家德性华蜜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华蜜生活供应了指引。

(摘编自孙汇鑫张方玉《从“孔颜之乐”到“君子三乐”:儒家德性华蜜的现代生活化启示》)

材料二:

中国哲学要求为生命、生存、生活而主动活动,要求在这活动中保持人际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作为环境的外在自然的和谐,与作为身体、情欲的内在自然的和谐)。因之,要求在现实的世俗生活中取得精神的平宁和华蜜亦即“中庸”,就成为基本要点。事实上,它乃是一种体用不二、灵肉合一,既具有理性内容又保持感性形式的审美境界,而不是理性与感性二分、体(神)用(现象界)割离、灵肉对立的宗教境界。审美而不是宗教,成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

“乐”在中国哲学中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成果和表现。就“天”来说,它是“生生”,是“天行健”。就人遵循这种“天道”说,它是孟子和《中庸》讲的“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