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成长-儿童公益素养教育报告.doc

重新定义成长-儿童公益素养教育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edefining

儿童公益素养教育发展报告

ChildrensPhilanthropyEducationReport

资助:

编写: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

编写:

BeijingCyouErtongtuiyanjluzhongain

中国公益研究院学术支持:

中国公益研究院

2022年6月

1

编委会

名誉主编

牛辑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牛琼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

主缩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高华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

执行主缩

程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政策规划师

专家委员会

尚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柳永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专员

曾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聘专家

编委

陈霄鹏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左加雄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主管

陶梦迪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项目主管

叶慕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特约顾问

李洁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

薛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

李静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兼社会发展中心主任

张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公益传播中心副主任

胡戒民德咨询(北京)投资与项目开发部总监

2

感谢北京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

对本报告的资助

3

版权

本报告版权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老牛兄妹基金会、民德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慈幼福利研究中心共同所有,任何第三方对报告信息的使用均需获得报告资助及编写机构的授权。

4

摘要

公益慈善与教育的联系一直非常紧密。一方面,教育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主题,慈善机构对教育的支持由来已久;另一方面,慈善的道德属性具备“立德树入”教育功能,慈善实践活动又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这个框架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指标)的培育提供了载体。为此,2016年慈善法提出“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更好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021年,老牛兄妹基金会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展“儿童公益素养提升计划”,旨在通过慈善启蒙和公益行动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领导力,同时也为社会培育认同现代慈善理念、具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本报告所研究的“儿童公益素养教育”,指家庭、学校、社会组织、营利性教育机构四类主体,以未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开阔视野、丰富生命体验、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慈善意识、引导利他行为为目标开展的教育活动。报告基于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大教育理念框架,从需求与供给两端,梳理社会各界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域开展公益慈善教育的创新实践。

报告发现,面向未成年人的公益慈善教育和实践活动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近六成被调查者带孩子参加过公益慈善或类似活动,九成有较强意愿接受儿童公益慈善教育;很多地方教育机构将公益慈善教育多与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开发公益慈善主题的校本课程,有些地方还将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纳入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少数社会组织从筹款服务、慈善文化培育或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主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发慈善课程和教材、提供社会调研或志愿服务机会、举办公益主题比赛或学习营、搭建交流平台等;不少商业背景的教育服务机构,基于留学背景提升或素质教育需求,提供了小而美的体验活动。总体来说,国内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慈善教育服务方兴未艾,但也面临现有产品对需求回应不充分、体系化不足、专业化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等瓶颈和挑战。

本报告考察了中国境内的国际学校、美国和法国的儿童慈善教育经验。发现相较于公立学校,国际学校更倾向于将公益慈善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或提供更多的公益实践机会;在美国,礼来慈善学院2014年对128所独立学校的调研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提供了某种类型的公益慈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公民参与、社区/志

5

愿服务、慈善教育课程、服务俱乐部、服务学习项目或课程、青少年筹款和青少年资助七种类型,非常丰富;法国教育部在中小学推行道德与公民教育课,公益慈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罗斯柴尔德基金会在2011年启动的儿童慈善学院针对8-11岁儿童设计了一套兼顾慈善知识和慈善实践的课程体系,该课程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推广到法国本土13个大区中的5个区。

报告指出,在宏观环境支持和各方需求呼唤的利好氛围下,儿童公益慈善教育有望迎来发展新机,但是亟待强化顶层设计、凸显儿童公益慈善教

文档评论(0)

gondolaa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