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行为学9_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思维方式.pdfVIP

公共组织行为学9_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思维方式.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共组织行为的思维方式

案例1

农民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

如果将20世纪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村流动人口算作第一代,

那么我们现在主要接触的90年代后初次外出打工的农村流动人口则

应该被视为“新生代”。他们年龄更小(外出时平均年龄只有23

岁),教育程度相对更高(大部分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没有务农

经验。作为一群依然处于社会底层且前途渺茫的人,循规蹈矩的行为

方式已然无法使他们在社会夹缝中获取流动机会,而勤劳努力的表

现也无法消除他们所体验到的不公平与相对剥夺感。

目前的农民工频繁的辞工或换工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已不再是

简单直接的经济利益因素,而很可能具有发泄愤懑的非理性色彩。台

湾地区某大学科班出身的徐某为了企业管理更趋于现代化,要求每

位辞工的工人都要填写一份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辞

工”。出人意料的是,一位工人只用了两个字来回答:“不爽”。这

两个字正是广大农民工群体周遭生存状况与其焦虑不安的心态的真

实写照,是他们对那个带来各种限制与制度壁垒的主流社会的“深

度失望与不满”。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能获得的雇主青睐、社会认可与

资源机会极为有限时,他们便不再忌惮对主流社会规则的破坏所带

来的惩戒,因为主流社会已经无法从他们那里再剥夺更多的东西了。

更为可怕的是,农民工的生活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

环”:由于在社会结构中无望,所以在地域上频繁地流动;但流动

又带来更深层次的限制和绝望。新一代农民工似乎永远找不到路与

希望,他们是城市文化与农业社区的双向边缘人,是相对工厂区的

当地居民来说没有过去的异乡人,是就社会流动机会而言没有未来

的陌生人。

资料来源:米格《把握转型中国的脉搏》,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

9月14日,B17版,有改动。

讨论题:

1、公共领域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宏观层面,其研究有什么

特殊性?

2、造成农民工群体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是什么?研究农

民工问题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案例2

停车费我们该不该交?

车,是自己的,路,是大家的,但是路边停车收费,我们却不

知道给了谁。

停车收费,是全国实行了多年的“惯例”,车主稀里糊涂地交,

有关部门稀里糊涂地收。但是是不是真的该收费?应该由谁来收费?

收取的停车费到底流向了哪里?这些问题却从来没有人问过。

首先,收费合理么?车主已经交纳了养路费,为何还要再交路

边停车费?所谓“养路”,当然包括修建、养护街道两侧的道路,车

主们已经预先为此埋了单,为什么还要重复交费?

其次,收费合法么?从《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无

法找到路边停车收费的任何法律依据。一个全国各地都在收、每个车

主都在交的收费项目,却于法无据,难免让人对其合法性产生严重

质疑。

再次,收费规范吗?这个路边收费5元,那个路边是10元,收

费标准是据何而定的?为什么这个路边可以交费停车,那个路边就

不可以?能否停车的依据是什么,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来确定?难

道仅仅取决于是否收费?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答案。

有人说,停车费是多小的一个数字呀,至于这么较真吗?但是,

这点“小钱”甚至牵扯权力寻租的问题,也折射出我国对公共领域

的关注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三个领域上都有了很大变化,

“官域”(政府领域)有所减弱但依然强大,“个人利益”、“个人

权利”等社会个体的“私域”发展迅速,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公

共领域”却发展缓慢,很欠缺。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社会是他的、

她的,但更是我们自己的。也许你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发生在我们身

边的这些小事,但通过对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也许你会有很多

思考和成长。

资料来源:改编自:《民意调查:路边停车收费到底是谁在收》汽车之

家论坛;《美国教授指目前中国社会缺乏对“公共领域”关注》中国

新闻网,2010

讨论题:

1、请同学们归纳整理一下生活中公共行为和私人行为有哪些,

并以此总结“官”“公”与“私”之间的分野。

案例链接:

1、《公共领域可发挥民间积极健康力量》刘敏

2、《公共领域的复归》,郑维伟,2010年12月,共识网,

http://21

3、《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研究》李佃来,

人民版社

案例3

归真堂

文档评论(0)

翰林大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领域编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