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语文,寓教于乐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学语文,寓教于乐

摘要:作为一个从事三年语文教学的乡村老师,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是知识的乐园,学生在里面自由地遨游。课堂上老师应该是身心放松的,如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学生也应是轻松的,可以笑、可以闹、可以激昂、可以愤怒,甚至可以游戏、可以比赛。营造如此快乐、活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死水》中写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课堂如成了死水,在我看来那是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

不经过思想碰撞,思维何以活跃?没有思维的课堂,老师的价值在哪里?上课的意义又在哪里?何不让思维舞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兴趣导学、“鲶鱼效应”、传道受业、求同存异

引言: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是针对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反思,想找到更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来对班里的学生对症下药,消除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惰性与畏惧感,希望孩子们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与欢乐,而孩子们天性就是寻找欢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一,激发兴趣,二,适当引导竞争;三,平等相待,四、求同存异,五、引导质疑和联系生活实际。

一、如何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借助一切教学工具,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让他们的每个感官都能活起来。如《方帽子店》一课,在九,十岁这个年龄层,他们还看不清人生百态、封建守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无奈对他们来说仅是文字,更别说体会“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气节。所以在上《方帽子店》这课之前我经常利用周五的班队课搞了一个自由辩论会,由学生自行选择正方和反方,辩题是——要不要继续只保留戴方帽子的传统设计。当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不用我布置早把课文要求看得滚瓜烂熟,有个别同学甚至已倒背如流了。大家从报纸、电视、身边等找事例,连班上那几个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积极行动了起来。“我觉得不必要,因为方帽子带着不舒服而且很不实用,?”“我也同意,我觉得方帽子也有,电视不能只有这一种设计也有也其他千奇百怪的式样。”“只有这一种帽子,未免显得太单调,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自己选择最好”班上群情激昂,大家纷纷畅谈自己的看法,悄悄然中何为尊严何为人格的已深入人心,我想即使不上这堂课,《方帽子店》的教学目标也已基本完成了。

2.“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故不少挪威人都以捕捞沙丁鱼为生。活的沙丁鱼鲜嫩可口,卖价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时间又长,因此最后抵港的沙丁鱼除了死的就是奄奄一息的,怎么办呢?一次偶然的机会,一渔民惊奇的发现以前都会死的沙丁鱼竟然都活蹦乱跳地活着。原来误将鲶鱼放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由于环境陌生,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则因发现异己分子而紧张,加速游动,带动了水面的不断波动,从而使氧气充分,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

——“鲶鱼效应”。

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整天耷拉着脑袋,千金难买一举手,以致于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其实,任何一个班,无论整体素质如何,总有那么几个思维敏捷、表现欲强的“活跃分子”。

不要总认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课堂纪律,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一下聪明的渔夫,鼓励他们、发掘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鲶鱼”,以此刺激周围那些懒于动口、懒于动手的“沙丁鱼”,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试想,一堂课上,学生们竞相举手、踊跃发言、对答如流、凝神静听、下笔成文……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们何愁上不好课,何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课堂上,我经常利用“鲶鱼”来抛砖引玉。如《我不能失信》一课中,“人们敬重宋庆龄女士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对许多学生来说都难度。当时,我观察了一下全班学生的反应,“水面”比较平静。

为了让水面泛起“涟漪”,我找了一条“鲶鱼”。这条“鲶鱼”的特点是,知道的敢说,不知道的也敢说。“人们敬重宋庆龄诚实品行。我从‘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能向她道歉,但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这句话中看出来。”她的回答引来一大群“沙丁鱼”的参与。这些沙丁鱼顺着鲶鱼的思路踊跃举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我的任务是继续寻找新的“鲶鱼”来改变思维方向,因为“鲶鱼”思维敏捷,善于从不同的方向寻找答案。第二条“鲶鱼”的回答又把“沙丁鱼”的思维引到宋庆龄说道做到,不为眼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