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第一课,19世纪中期,强势的现代工业国家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与中国的朝贡体系发生激烈冲突,围绕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英国最终对中国发动了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根本目的的侵略战争,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觉醒的开明官员将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践,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二、教学目标

1.立足于时空观念,通过对文献、图片史料的分析,了解中英两国在战前的冲突和差异,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不平等条约,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强化主权观念和国家意识。

3.通过史料解读得出战争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对鸦片战争有初步了解,因此在教学上的侧重点要有所凸显,比如关于战争的经过,不必“再炒冷饭”。另外,高中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对于历史问题的深化认知能力,因此对鸦片战争的背景、性质、影响,通过大量的史料、地图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此外,高中历史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历史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的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因此本课对于学生阅读概括史料的能力培养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可以简单概括为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内容、影响。本课第1个子目,关于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教师可做阐述。第2子目,也就是鸦片战争的过程内容,在初中时段已经有过学习,所以本子目不作为重点学习。但两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小组根据条约的内容进行讨论,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结论。第3子目“开眼看世界”是鸦片战争在思想领域的影响,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海国图志》被列为禁书,在日本却引起重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明的地主阶级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性质及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学手段

互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地图册,练习册。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到英国和中国。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大约需要6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19世纪40年代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英双方遥远的距离,进而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英国人不远万里发动这场战争,在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激发学生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西方殖民主义东来

环节1:出示一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两张礼单的特点,表明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中英国的礼单可知,此时英国已进入工业时代,而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表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但当时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渡:那么,马嘎尔尼来华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呢?

环节2:出示两则文字材料、两张图片、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引导学生分析马嘎尔尼来华的真正目的,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史料可知,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清朝统治者的态度使战争不可避免。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表格,对比中英两国战前实力悬殊,通过地图分析,此时世界主要资本国家都把矛头对准中国,而清政府对这一切浑然不觉,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过渡:19世纪,中英两国的贸易情况如何呢?

(二)鸦片的走私与禁烟

环节3:出示一则文字材料,结合教材P90页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文字材料及教材内容分析可知,英国想通过鸦片打开中国市场,受到阻止后发动了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扩大商品倾销市场,掠夺原料,将目光投向中国,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的借口,以此,让学生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同时培养唯物史观。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不是英国所说的“通商战争”,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

过渡: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也进行了顽强抵抗。

(三)两次鸦片战争

环节4: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和文字材料,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弱化战争的经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