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始农耕生活》说课稿

说课人:重庆市江北中学校熊春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市江北中学校的熊春梅。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原始农耕生活》,我将从

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课,隶属于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在本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基础。

本课以半坡、河姆渡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7000年到距今六千年的远古历史。半坡人、河姆渡人是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更是南北不同自然环境下农耕文明的典型。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有三点要求:“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内容为:“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个子目同第三个子目之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第一个子目与第二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教材例举了大量文物图片和历史遗址图,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过渡语: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人的生活特点,培养史证意识;

(2)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3)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培养历史理解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房屋的特点;

(2)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生活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1、了解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其特点。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依据: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二者都在人类历史上起着重要意义,需重点掌握。

这些古文明都是靠考古发掘或传说了解,没有史籍记载。考古与发现是一种科学探索,是历史学习必须培养的一项基本能力,必须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索去发现史前文明的发展创造。

难点:1、认识半坡、河姆渡人农耕生活的异同及其出现的原因。2、认识我国原始农业与中华文明诞生的关系。

依据:初一学生受所学历史地理知识限制,可能不能全面地分析半坡、河姆渡人农耕生活的异同及其出现的原因。我将采用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突破此难点。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材没有展开,但对学生来说既有概念理解的困难,也有知识的困难。我的突破方法是,在前面讲半坡、河姆渡人农耕生活时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各种图片,让学生充分感知物质形

象,同时简单地向学生交代一下文明社会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江北中学初一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但远古文明距今久远,可提供资料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去分析理解,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既有趣又有难度。

(二)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观察法等。

(三)学法

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座位按成绩好中差原则混搭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接下来重点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为了培养初一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料,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让学生在正式上课铃声之前自学课文,以本课《同步解析与测试》的优效预习部分为指导进行有效预习。

教材正文教学分三大步骤:首先微直观考察历史遗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随后神入情境,探究过程,多角度再现古人生活;最终经主题延伸、情感升华深层次感悟先人智慧,并总结新课。

我的设计意图是在神入历史、建构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教育的人文本质。

(二)教学新课(38分钟),具

文档评论(0)

chenzehao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