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x

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山西村优秀教案

游山西村优秀教案

【篇一:《游山西村》教学案例】

《游山西村》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3页内容。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学生分析: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已不再陌生,但在诗意的理解上,的确有一点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诗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祖国山河美丽如画,名胜风景数不胜数,老师听说山西村也是个好去处,你们可否愿意到此一游。

二、自学质疑

“山西村”在什么地方?“游山西村”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交流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诗,再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在小组内说说“读了句诗,我仿佛看到了。”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

四、展示点拨

1、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来的客人呢?出示古诗的一二

两句。(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能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吗?也就是说你从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

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仅供教师参考。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篇三:游山西村基于课标教案】

5.古诗两首

教学主题:《游山西村》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赵继瑞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

文档评论(0)

187****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