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docxVIP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67讲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沟通的扩展

命题点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2024海南]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可可豆一度被当作货币运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更的根本缘由是(C)

A.新航路开拓促进物种沟通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更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拓,可可树被引入欧洲广泛种植,经过工业革命,可可豆的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不断改进,巧克力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由此可看出新航路的开拓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市场的扩大以及利益的驱动促使可可豆由奢侈品渐渐转变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引起材料中变更的根本缘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拓使可可树被引入欧洲并得以广泛种植,但无法说明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的缘由,解除A项;商业格局发生变更指的是新航路开拓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无法说明引起材料中变更的缘由,解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不是引起这一变更的根本缘由,解除D项。

命题变式

2.[2024福建漳州一模]《共产党宣言》指出:“由于须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跑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A.出现的前提条件B.形成的内在动力

C.产生的重大影响D.今后的发展趋势

解析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须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和贸易,把不同国家和地区卷入世界市场,这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内在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须要,B项正确。

命题点2商品流淌与文化沟通国际化

3.[2024江苏,12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松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致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部的纺织品不能满意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起先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仿照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吸取了灵感,起先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起先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对:“欧化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看法,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状况,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刺绣服装”可知,英国女性穿着中国服饰;由“欧洲工匠起先设计……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可知,欧洲工匠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仿照中国服装款式;由“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起先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可知,欧洲艺术家从中国纺织品中吸取灵感。其次小问依据“17—18世纪”这一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拓后东西方航路的开通、近代商品贸易的发展以及西方传教士传播中国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依据“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当时的北京……已渐渐得到推广”→多集中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依据“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政府颁布条例进行推广;依据“有些中国人起先穿西服”“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对”→人民看法两极分化;依据“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中外服饰元素相结合。

答案(1)基本状况:英国女性穿着中国服饰;欧洲工匠设计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仿照中国服装款式;欧洲艺术家从中国纺织品中吸取灵感。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6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