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实验法和相关法的具体例子.pdfVIP

社会心理学实验法和相关法的具体例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实验法和相关法的具体例子

1、蔡戈尼效应

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

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

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便使对此

留下深刻印象。

也可引申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有那么多人会对初恋念念不忘。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

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

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

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

2、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

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求某人做某件较大的事情又担心不愿意做时,可以先向

提出做一件类似的、较小的事情,这样更容易获得帮助。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A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

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

A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

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B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

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3、首因效应

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产生的第一印象对客体

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因此,每个人都力图从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给别人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无论是去面试,还是去相亲,都要给别人留下你重视对方,善于经营自己的良好印象

哟!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同看一张照片。对甲组说,这

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着名的科学家。看完后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

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说:深陷的眼睛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死不改

悔的决心。乙组说:深沉的目光表明思维深遂,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4、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

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

目的东西。这个现象,就是“破窗效应”。“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

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有没有发现写着“请勿乱涂乱画”的墙壁上,往往最多涂鸦。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找来两辆一模

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

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

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

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5、踢猫效应

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由金字塔

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现代社会

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

起来。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

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

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

把路边踢猫的孩子撞伤了。

6、出丑效应

又称“巴脚效应”或“犯错误效应”,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

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因为一般人与完美无缺的人交往时,总难免因己不如人而感

到惴惴不安。

最讨人喜欢的人往往是精明之中带些小缺点的人。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位著名心理学教授曾将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

分别放送给被试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我做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偿文档使用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