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三十章译文注释.pdf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三十章译文注释.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宝典《道德经》:第三十章译文注释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善有果③而已,不敢④以取强⑤。果而勿矜,果

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⑥则老,是谓不道⑦,

不道早已⑧。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

种事必定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肯定会消

失荒年。擅长用兵的人,只要到达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

大而逞强好斗。到达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到达目的了也不去夸耀傲慢,

到达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到达目的却出于不得已,到达目的却不逞强。

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

的,就会很快死亡。

[解释]

1、其事好还:用兵这件事肯定能得到还报。还:还报、报应。

2、凶年:荒年、灾年。

3、善有果:果,胜利之意。指到达获胜的目的。

4、不敢:帛书本为“毋以取强”。

5、取强:逞强、好胜。

6、物壮:强壮、强硬。

7、不道:不符合于“道”。

8、早已:早死、很快完结。

[引语]

历来在解释《道德经》的学者中,有一派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毕竟它是不是一部兵书,这个问题在本章评析中再作论述,但老子具有反

战思想则是无疑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乱担心,大小战斗此伏彼起,

给国家带来破坏,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灾难。老子反对战斗,符合人民的

利益和愿望。在本章里,老子认为战斗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师

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提醒了战斗给人们带来的

严峻后果。老子主见反战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其乐观的意

义。

[评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章和下一章里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但必需重申,

《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着作而不是兵书,他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

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很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由于哲学与军

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很多内在相通之处。他着重讲战乱给人们带来

的严峻后果,这是从反对战斗这一角度动身的。由于战斗是人类最残酷最

愚昧的行为。本章中所讲“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就是讲战斗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唐代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说,“五千之言”,八十一章,“未

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明未王夫之也认为《道德经》可为“言兵者师

之”。近人章太炎说,《道德经》一书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旨。他指出,“老

聃为柱下史,多识故事,约《金版》、《六韬》之旨,着五千言,以为后世

阴谋者法。”(《訄书·儒道》)当代学者张松如认为,八十一章中直接谈兵

的,本章、下章及六十九章,共三章而已。讲哲理偶以兵事取喻者不及十

章。所以《道德经》不是兵书,例如参军事学角度讲,它无论如何也不能

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战斗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

容,哲学家、思想家们对这些社会实际问题并不会熟视无睹。他们从这些

战斗的过程中,观看到某些带有哲理性的问题,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加以分

析讨论,查找到包括战斗在内的一般事物进展变化的规律,如“物壮则老”

等,这无疑具有普遍的启发价值。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