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总复习.pdf

中音史总复习.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第八章清末以来中国音乐新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以学堂乐歌为代表的新音乐文化萌芽

—*—

2

第八章清末以来的中国音乐新发展

二、说唱音乐

(一)京韵大鼓(二)苏州弹词

京韵大鼓因用北京方言演唱而得名,又叫京苏州弹词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音大鼓。其形成于清末,原流行于河北河间地区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

一带,后由河北传入北京和天津,与北京方言相明末清初苏州弹词已是名家辈出的局面,最著名

结合,又吸收了京剧等戏曲艺术中的唱腔、念白、的是以俞秀山、马如飞为代表的“俞调”、“马

表演方面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京韵大鼓的艺术形调”。到了清末,苏州弹词则有了更大的发展,

式。刘宝全在京韵大鼓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产生许多新的流派,如以夏荷生为代表的“夏

的贡献,将京韵大鼓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加成熟调”,在继承“俞调”流派唱腔的基础上发展出

的阶段,留下了很多经典剧目,如《丑末寅初》、了自己的特色,“高弹响唱”、“快弹慢唱”。

《单刀会》、《长坂坡》、《大西厢》等。

3

第八章清末以来的中国音乐新发展

三、戏曲音乐

(一)京剧

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拉开了中国京剧发展的序幕。京剧艺术自形成以来,涌现出了大

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并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演唱或表演流派,如谭鑫培的“谭派”、汪桂芬的“汪

派”、孙菊仙的“孙派”等。

20世纪初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期,京剧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取代日渐衰落的昆曲,成为当时

最为突出的显盛剧种,众多京剧名角相继出现,如“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著名老生谭鑫培、周信芳等,一时间异彩纷呈,

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第八章清末以来的中国音乐新发展

华彦钧(1893年—1950年),又名“瞎子阿炳”,江苏

无锡人。幼年丧母,自幼随其父华清和道士学习各种乐器,

对民间音乐有较好掌握。他25岁双目失明,以卖唱、奏乐为

生,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发现于无锡街头,1950年暑假,杨荫

浏、曹安和等人慕名前往无锡,为其录音留下二胡曲3首,即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3首,即

《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二泉映月》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采用江苏民间

音乐素材写成,运用多种二胡弓法和不同力度的变化,表现

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悲怆与不屈的性格。此曲采用两个

基本曲调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获得了丰富变化的音乐特征。华彦钧像

5

第八章清末以来的中国音乐新发展

四、民族器乐

(二)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也称粤乐,是流传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种。它的前身主要是粤剧的过

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器乐曲,原来称为“过场音乐”、“过场谱子”

或“小曲”,流传到外地后被称为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旋律舒展、自由,曲式结构大多短小精悍,

地方特色浓郁

文档评论(0)

奋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