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文阅读训练之五:苏轼(含古诗高考的所有题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虚实相生,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甚为悠远的时间背景,风格雄浑苍凉。

B.“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是对“江山如画”的映照。

D.“羽扇纶巾”写的是诸葛亮,此处借诸葛亮衬托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的儒将形象。

11.根据教材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读书小组要给《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写景·咏史·抒情。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笑。请你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10.D

11.甲组参考答案示例:①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②词的上片重写景,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勾起了下片对三国周郎的吟咏,由景及人,托古言今,映照自己的遭遇。③抒发了诗人临古迹思古人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乙组参考答案示例:①“笑”是全词的一个情感落脚点,它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②“笑”是一种自嘲。应笑我多情,以年轻有为,功成名就的周瑜衬托出词人白发早生,功业无成的失意和愤懑。③“笑”是一种自解。想到“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不在,“人生如梦”,不如把酒祭奠那亘照千古的江月,自我宽慰。④“笑”是一种自信,“谈笑间”突出周瑜成竹在胸、轻松取胜的神态,也表达词人对他的仰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虽也写人生如梦,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旷达不同,流露出悲切之感。

B.上阕三四句由写景到写人,由季节之秋写到人生之秋,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C.下阕以物喻人,既写中秋佳节却乌云闭月之景,也喻指词人自身的政治遭遇。

D.中秋之夜,词人却无人可以秉烛共饮,一句“谁与”更衬托出“凄然”之感的浓郁。

16.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人心绪系于“凉”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伤秋苍凉,中秋之夜风吹树叶之声,环境苍凉,引出伤秋之情;②年老悲凉,由秋景写到“眉头鬓上”的秋意,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③世事薄凉,以酒贱客少、乌云遮月喻指词人被贬后无人问津的境况、小人当道的政治环境,体现了世事薄凉;④孤寂凄凉,中秋与弟弟分隔两地,无人陪伴赏月,只能独自把酒北望,表达了词人孤寂凄凉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法惠寺横翠阁(节选)

苏轼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月流逝,归期渺无,作者用春比秋悲的说法,将思乡愁绪展现得更为浓烈。

B.三四句紧承思乡之情,怀念过往,回忆起在家乡泛舟平湖、观览群山的情景。

C.由“平湖”思及“濯锦”、由“横翠”忆及“峨眉”,联想自然,对仗工整,圆转流动。

D.诗中暗用了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和“独自莫凭栏”等词句,反其意而用之。

16.最后四句,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15.B【解析】三四句是虚实结合,“平湖”“横翠”为眼前所见,是实写;“濯锦”“峨眉”,为家乡之景,为虚写。

16.①诗人的情感由悲叹转为旷达、洒脱。

②“百年”两句感慨人事代谢、岁月沧桑变迁。诗人由百年兴废推“草莽”与“池台”的转化。

③“游人”两句,诗人自信多年后一定会有人因寻诗人的游踪而到吴山来。

译文

清晨,我见到吴山,像展开的一条绿带;傍晚,我见到吴山,它又仿佛聚合在一块。

吴山是那么地多姿多态,似乎把自己美丽的身形呈现,供人赏玩抒怀。

是谁建造了这座高阁,空空旷旷,什么也没有,

只有这绵亘的吴山,从东到西,像是一道帘旌,在我面前展开。

春色满眼,我却滞留他乡,不知何时回归;人们说秋天使人悲伤,谁知道春天给人的伤感更加难遣难排。

我已游览过波平水静的西湖,却更令我想念家乡的濯锦江水;再看见这横翠阁前的山色,不由得又思念起秀丽的峨眉。

哎,这雕栏又能经几番风雨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