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唐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通过考试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科目分为博学宏词和拔萃。《新唐书》记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A.选官的标准趋向严苛

B.保障了吏治清明与高效

C.重视官员的实际才能

D.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

2.如图为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统计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

A.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

B.监察体系内部出现权力制衡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加强

D.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

3.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慎、公、勤等多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4.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扩大了统治集团的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各类治国人才

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权的控制

5.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6.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A.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7.汉末魏晋时期,荀彧曾任尚书令,其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杨彪(杨修之父)及其曾祖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都官居太尉。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曾祖父司马量曾任东汉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任东汉颍川太守。由此可知,当时的选官制度()

A.有利于人才发挥特长

B.易使上层社会趋向固化

C.任用官员无固定标准

D.缓解了世家大族间矛盾

8.春秋时期,诸侯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举荐的官员;战国时期,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级官吏则通过“养士”和“军功”培养。这表明()

A.世官政治受到了冲击 B.君主的选官权旁落

C.察举制开始形成 D.官员举荐人才成为时代共识

9.《汉书》记载了对官员的“考课”情况:卜式“迁成皋令,将漕最”,“拜为齐王太傅”;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萧育“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由此可见,汉朝“考课”的直接功能在于()

A.选拔人才治理国家 B.监察郡守不法行为

C.加强基层组织能力 D.考核政绩以定升降

10.宋代许多官员享有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的特权,通常情况下,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这说明宋代()

A.士族政治得到较快发展 B.存在世官制的残余

C.推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D.科举制的影响削弱

11.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出现“客卿”一职,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这一时代的鲜明特征。“客卿”的出现()

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 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

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 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

12.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B.法家思想的兴衰

C.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D.统治者个人喜好

二、综合题

13.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