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解析版)-【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docx

专题01 信息类文本阅读(解析版)-【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doc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1信息类文本阅读

年份

卷别

试题简析

题材

考点

2024

新高考Ⅰ卷

政论文

信息筛选+内容理解+论证照应主观点+迁移运用

新高考Ⅱ卷

“探月”主题科普+新闻+序言

科普精神+信息概括+迁移运用

2023

新高考Ⅰ卷

连续文本阅读(外国学术论文)竞争性真相

内容理解和分析概括+内容推断+论证分析+理解概念+筛选信息

新高考Ⅱ卷

非连续性文本(领导人讲话+社科论文)社会调查

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推断+理据分析+社会现实分析

2022

新高考Ⅰ卷

非连续性文本(领导讲话+论文)传统文化创新

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概括分析+概念理解比较+观点概括

新高考Ⅱ卷

非连续性文本(三则论文)典籍外译

内容梳理、梳理转述+内容概括分析评价+概念理解比较+观点概括

2021

新高考Ⅰ卷

非连续文本(两则论文)诗画意指

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推断+论证思路分析+观点迁移运用

新高考Ⅱ卷

连续性文本(论文)网络行为

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推断+中心论点概括+论证结构分析+观点分析探究

2020

新高考Ⅰ卷

非连续性文本(两则论文)历史地理学

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推断+概念理解+下定义+行文脉络梳理

新高考Ⅱ卷

连续性文本

物种共存

内容理解和分析+内容分析评价+内容推断+理据分析+句子作用理解

命题趋势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逐渐从文体特征转向情景运用,重视文本的内在联系。除了考查信息筛选整合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两则材料的信息,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活学活用,由“解题”变成“解决问题”。

〖2024年高考真题〗

(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么,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四个特点。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日本的小,表现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

其次,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专门论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关于军队,他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