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版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pptx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教学版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国文化历史地理环境;一、教学目的

通过简介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基本特性和人文地理环境基本特性,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

1、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基本特性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延续和多样性有何影响。

;第一节天地观念;一、中国古代对天地结构结识;;;;;;;;;;;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浑天仪图注》一书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水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一百八十二分之五覆地上,一百八十二分之五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之中也,在南入地三十六度,南极下规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也”

;;;;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战国中期宋研、尹文进一步指出:“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篇》)这就是后世得到充足发展元气学说早期叙述。;;;第二节中国文化孕育发展地理环境;钱穆先生在他著作《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这么说道:“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文化,是属于平行发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特色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经典大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滨海商业文化。”这种差异和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对应历史地理环境,都是在这么或那样环境中蕴育发展起来。历史地理环境是文化赖以发生发展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为其提供基本空间和条件。生活在地球上人类所创造文化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之因此如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因为不同地理环境所决定。;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基本特性;;

;(3)周朝:其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奉献是灿烂青铜文???。

(4)春秋战国:此时疆域基本上和周朝靠近。;(5)秦朝:它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到长城一带,南至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到今甘肃、四川、至今云南、广西,东至于海。

(6)汉朝:其疆域东南至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越南中部,北至大漠,东北达到了朝鲜半岛北部。;(7)唐朝:唐朝全盛时,疆域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客什湖,东北到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

(8)元帝国:北达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至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境内,东北达鄂霍次克海。;(9)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朝最后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基础,拥有一千多万公里土地。;;;;;;;;;;;(二)民族融合与人口变迁;再次,汉族是中华民族主体民族。;

;;;;;;;;(三)地形地势及历史上人群分布;;;;地势最高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域曾居住过羌人、氐人和吐蕃。氐、羌是形成藏族主要起源。;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至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线是第二阶梯,这里分布着高原和盆地。;;多是平原和丘陵地域。

(1)东北平原

(2)华北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4)南方丘陵、低山广布地带;(四)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况;;;;2、湿润情况变迁

五千多年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气候逐步变得干燥,这一过程连续了很长时间,到25以前气候稍稍湿润,然后再次变得干燥。

近5来,旱灾多于水灾。

;;;3、气候与灾害关系;;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作用与影响;;(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影响;;这一论点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时代思想家已开始注意人与气候关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相关。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严寒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它民族。;;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精神》(1748)一书中详尽而系统地发挥了关于地理条件、气候影响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影响各国经济乃至政治制度思想。他以气候威力是世界上最高威力观点为指导,提出应依据气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适合气候所造成人们性格,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1881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H.T.Buckle)在两卷本《英国文明历史》(1857~1861)一书中认为个人和民族特性服从于自然法则,认为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