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本技能相关知识.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理基本技能相关知识

护理技能是有系统的、有秩序的、有目的的护理活动,护士在实践中必须熟练掌握十二项护理基本技能,以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操作项目注射法及静脉输液导尿术胃插管术吸氧吸痰

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

注射法用物

注射法用物

方法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injection,ID)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一种方法。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injection,H)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内的方法。

注意事项: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少于lml药液时必须使用lml注射器,保证药液剂量准确。持针时,一手示指固定针栓,但不可接触针梗,以免污染。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法(intramuscularinjection,IM)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注射法

方法:注射部位选择:十字法臀裂顶点髂嵴最高点尾骨

注射部位选择:联线法方法:注射部位选择:连线法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不能在有炎症、硬节、瘢痕等部位注射。需要2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同时注射多种药液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液,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长期注射的病人,轮流交替注射部位。

注射法方法→采血法

静脉输液用物及方法

静脉输液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加入其他药液时在瓶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对长期输液病人,选用静脉自远心端开始,注意保护、交替使用静脉。对昏迷、不合作病人应选用易固定部位静脉,必要时并以夹板固定肢体。输入强刺激性药物时,应在确定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加药,给药后加快流速,片刻后调回原流速。严防空气进入静脉,加药、更换液体及结束输液时,均需保持输液导管内充满液体。大量输液时,根据医嘱安排输液计划,并注意配伍禁忌.加强巡视,随时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滴速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如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液,通知医生。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变化及病人主诉,若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处理。更换穿刺点应选用对侧手臂或不同的静脉。及时做好记录。

导尿术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导尿术

导尿术不留置导尿留置导尿

留置导尿管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用物

用物

留置胃管术

留置胃管术:是将胃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的一项诊疗技术。用于管饲食物或给药、各种目的的洗胃、抽取胃液检查、胃肠减压以及三腔管的使用等。

胃插管术胃管全长120cm,4个刻度:第一刻度45cm:胃管达贲门;第二刻度55cm:胃管进胃体;第三刻度65cm:胃管进入幽门;第四刻度75cm:胃管进入十二指肠。

胃管插入胃内的长度,相当于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或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约50-55cm

胃插管术鉴别导管在胃内的方法:“抽”:将胃管插入一定深度后,用无菌注射器接于导管末端回抽,看是否可抽出胃液。“看”:将导管末端放入盛有凉开水或生理盐水的碗中,看有无气泡溢出。“听”:用无菌注射器注入10-20ml空气于胃管内,将听诊器放在病人上腹部,听有无气过水声。

吸氧

用物

用物

给氧方法

吸氧注意事项: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湿化瓶中蒸馏水液面位于瓶身1/2-2/3之间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先调节流量再连接病人充分固定

吸痰

吸痰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谢谢!

文档评论(0)

医疗护理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级卫生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医疗护理文档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中级卫生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