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pdfVIP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

本科(3+1)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其他科技领域一样,采矿与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和

技术应用领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培养出合格的卓越人才,大学采矿与

岩土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培养的卓越性、创新性、个性化和国际化等原则,从通识教育、

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培养等四方面出发,不断增强学生的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

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勇于担当的高素质科技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

立足学校本专业的优良办学条件和雄厚师资力量,积极融合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努力学

习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确保本专业学生能接受一流的本科教育,使学生在整

体素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的质量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以及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扎实的采矿和岩土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能从事矿产资源(重点是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开发利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

4)能从事边坡、隧道等典型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

5)了解采矿与岩土工程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前沿并能从事相关工作;

6)熟悉国家有关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利用、安全生产和矿山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以及行

业政策、法律和法规;

7)掌握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现代信息获取与加

工处理以及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

8)具备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交流、环境适应以及应

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1.主干课程

1)通识教育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

2)学科教育类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工学、电工电子实践、工程

制图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

3)专业基础类课程: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弹塑性力学等;

4)专业类课程包括:矿山地质与工程地质、岩土工程概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技术、露天采矿

技术、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生产辅助系统与装备、凿岩爆破工程、井巷与隧道工程、矿床开采设

计与评价等;

5)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2.特色课程

1)学科前沿与先进技术类课程:金属矿连续开采技术、充填理论与技术、特殊采矿技术等;

2)交叉学科课程:工程测量、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环境与安全工程、工程机械等;

3)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数字化矿山技术、工程CAD等;

4)双语教学的课程:岩体力学、有限单元法及其应用等。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3+1)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要求后,可获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

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3.5学分(含课外研学的8个学分,全校性素质教育类课程8学分,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模块类别必修课学分/学时选修课学分/学时学分合计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34.5/5524/6437.520

通识教育

集中实践环节8/1281/1696

理论教学27.5/44020.5/32847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