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技术应用汇报人:2024-01-25
目录CONTENTS隔震技术概述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基础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隔震技术效果评估方法隔震技术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CHAPTER隔震技术概述
隔震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抗震方法,通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下方设置隔震支座或隔震沟等隔震装置,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输,从而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定义当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通过地基土传播到建筑物基础。在建筑物下方设置隔震装置后,地震波的能量在到达上部结构之前被隔震装置吸收或削弱,从而减小了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保护了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原理定义与原理
20世纪初至中期,隔震技术处于萌芽状态,主要在日本、新西兰等国家进行初步探索。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橡胶隔震支座的出现和不断完善,隔震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隔震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阶段目前,隔震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抗震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型隔震材料的研发,隔震技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现状发展历程及现状
0102民用建筑如住宅、学校、医院等。工业建筑如厂房、仓库等。公共建筑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重要设施如核电站、大坝、桥梁等。应用范围隔震技术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区域。特别是在地震高发区或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采用隔震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030405应用领域与范围
02CHAPTER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基础
地震波是由地壳内部应力释放引起的振动,通过地球介质传播。地震波的产生地震波主要包括体波(P波和S波)和面波(L波),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和破坏力。地震波类型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球介质的影响,如衰减、散射和折射等,导致地震动的振幅、频率和持时发生变化。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地震波传播特性
结构动力学基础结构动力学基本概念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和稳定性的学科,涉及质量、阻尼和刚度等基本概念。结构动力响应分析通过建立结构动力学模型,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内力等。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如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
由橡胶层和钢板层交替叠合而成,具有水平刚度小、垂直刚度大的特点,能有效隔离地震水平力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橡胶隔震支座利用滑动摩擦面消耗地震能量,使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减小地震对上部结构的作用力。滑动隔震支座结合橡胶隔震支座和滑动隔震支座的优点,既具有较大的水平变形能力,又能通过滑动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复合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应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水平变形能力和复位能力,同时满足耐久性、抗老化和环保等要求。隔震支座性能要求隔震支座类型与性能
03CHAPTER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建筑物布局,选择对建筑物影响较小的位置设置隔震沟。隔震沟位置选择隔震沟尺寸确定隔震沟施工方法根据隔震沟的深度和宽度要求,结合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隔震沟尺寸。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明挖法、暗挖法等。030201隔震沟设计与施工
隔震支座布置原则遵循均匀、对称、分散的原则,将隔震支座布置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柱底、墙底等。隔震支座类型选择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特点和地震动参数,选择合适的隔震支座类型,如橡胶隔震支座、滑动隔震支座等。隔震支座优化措施通过调整隔震支座的刚度、阻尼等参数,以及采用复合隔震技术等手段,提高隔震效果。隔震支座布置与优化
03结构连接与构造措施加强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和构造措施,如采用刚性连接、设置抗震缝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01结构体系选择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02结构构件设计对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包括梁、板、柱、墙等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以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上部结构抗震措施
04CHAPTER隔震技术效果评估方法
地震波输入与响应分析选取合适的地震波作为输入,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如位移、加速度、内力等。隔震效果评估将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隔震技术的减震效果。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详细的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包括梁、板、柱、墙等构件,以及隔震支座等非线性元件。数值模拟分析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振动台试验方案,包括模型设计、相似比确定、加载制度等。设计试验方案模型制作与安装振动台加载与数据采集试验结果分析按照试验方案制作建筑结构模型,并在振动台上安装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