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设计(共1).pptx

《致橡树》教案设计(共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橡树》教案设计(共1)

目录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背景

文本解读与赏析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互动环节设计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CHAPTER

课程介绍与背景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歌创作于1977年,正是中国文革后诗歌创作的新时期,代表了当时青年人对爱情和人生的独立思考和追求。

了解舒婷及朦胧诗派的诗歌特点;掌握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法。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背诵和鉴赏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精神境界。

03

02

01

介绍舒婷及《致橡树》的背景(5分钟)

课程导入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布置课后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10分钟)

朗读与背诵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法,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0分钟)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人生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10分钟)

拓展延伸

02

01

03

04

05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橡树与木棉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独立、平等、坚韧的爱情观的追求。

诗歌主题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以橡树和木棉树为喻,传达出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诗人借橡树之口,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对伴侣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情感表达

诗歌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手法,如“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形象地描绘了橡树与木棉树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景象。同时,通过“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等语句,展现了爱情中的默契与理解。

意象手法

橡树在诗歌中象征着坚韧、忠诚和力量,而木棉树则象征着温柔、理解和包容。两者的结合,寓意着爱情中双方应相互尊重、理解、支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与挑战。

象征意义

艺术特色

《致橡树》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力量。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风格特点

舒婷的诗歌风格以细腻、柔美见长,善于运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来描绘爱情和人生。《致橡树》也不例外,整首诗洋溢着女性特有的柔情和坚韧,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

03

CHAPTER

知识点梳理与讲解

现代诗歌的起源

简要介绍现代诗歌的起源,包括“五四”运动对现代诗歌的推动,以及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现代诗歌的发展阶段

概述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如初期白话诗、新月派、现代派等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现代诗歌的特点

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由体、象征手法、个性化表达等。

03

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探讨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运用、语言的音乐性、情感的细腻表达等。

01

舒婷简介

简要介绍舒婷的生平、代表作品及成就。

02

舒婷诗歌的主题

分析舒婷诗歌的主题,如爱情、自然、社会等,以及她对这些主题的独特表达。

1

2

3

介绍《致橡树》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分析《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如对爱情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致橡树》的主题与情感

探讨《致橡树》的艺术成就,如独特的意象创造、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语言艺术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致橡树》的艺术成就

04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范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学生自读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齐读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互相交流看法和感受。

小组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提问与回答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倾听他人的观点,拓宽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分享与交流

创作实践

鼓励学生以《致橡树》为蓝本,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仿写练习

学生模仿《致橡树》的写作手法和风格,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作品展示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或学校范围内展示,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

05

CHAPTER

学生互动环节设计

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评论家、读者等角色,从不同角度探讨《致橡树》的创作背景和过程。

角色分配

让学生模拟诗人的创作过程,尝试用诗人的视角和语言表达方式,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创作模拟

学生完成创作后,互相分享作品,并接受其他同学的点评和建议,提升创作水平。

分享点评

06

C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26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