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生态工程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pptx

4.3生态工程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讨论:

1.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

人工造林呢?

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在较短时间内

获得生态效益;

讨论:

2.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

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建设成本较高,在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也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讨论:

3.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

系统呢?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顺应自然,即合乎自然规律。

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充分利

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以上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

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

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旨在解决环

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一、生物工程概述;

1.概念

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_,或对已被破坏

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系

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实施原因

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

方式,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正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3.目的

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

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4.优点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遵循整、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体;

1.自生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由物组分而产生的组织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自我更???维持和

(2)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

力)

①个体水平

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②系统水平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

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3)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这是系统或工程能否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基础;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

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选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

还要考虑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的种间关系。

②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

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如湿地生态工程中,移除水体中有害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

太阳能水生态修复系统

以太阳能为动力,驱动水质循环,进行生态恢复,改善水质;

思考1:

为什么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

生能力?

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构建

复合群落,这样即使某个种群消亡,其他种群也能弥补上来

思考2:

使物种之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应考虑哪些因素?

考虑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2.循环

(1)概念:

指在生态工程啶进物质的迁移与转化,既保证

各环节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高

(2)基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3)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

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饲料与垫料

人类食品

作物残留

人尿粪

养分吸收

牲畜粪便

土壤;

旁栏思考题:

有人说,过度从土地索取导致土地退化,是有些古文明

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没有出现这一问题,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条件之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认同;

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居民毁林造田,是那里成为了不毛之地,而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和“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生态伦理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先民还依靠“无废弃物农业”保证了土壤的费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因此几千年来,土地一直维持着生产能力。;

生物与生物协晌与适应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②考虑环境容纳量

(3)实例:;

旁栏思考题:

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

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