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积累意识要觉醒.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积累意识要觉醒

语文学习不能像理科的学习那样,可以“举一反三〞;语文学习也并

不是学海无涯“乐作舟〞就能解决的问题,“例子〞、“趣味〞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最根本的,语文学习过程的实质应该是“积累〞。本

文试图从认知论的角度审视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方法上的困惑。

对语文学习目的的认识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该如何学习语文,这是长期令我们困惑的

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语文〞认识的偏差,导致语文教育和语文

学习走入了误区:五十年代我们曾经受前苏联的影响,认为语文就是语言

与文学的合称,把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门课;在文革中又把它作为政治

的效劳工具;近些年受“工具论〞和“标准化〞的影响,语文又成了应试

的工具;还有的人过分强调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导致对语文学习状态的失

控。语文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或者说是“言

语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较高的语

文素养。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

重视学生的“人文品格、审美品格和创造品格〞[i]的培养,这是一个好

的走向。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不仅是重要的信息载体,而且也是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基于这个特点,语文学习就有了多种功能,

但是,我们不能把“功能〞当作“目的〞和“任务〞,我们应该依据语

文的本质特点来进行学习;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要依据学生的认

知特点来学习语文。

语文积累的重要性

1/6

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影响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语文学习不能像理

科学习那样,在课堂上讲几个例题,课后由学生去模仿就行了。语文是人

文成分很浓的东西,不能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而只能用“举三反

一〞的方式,也就是说,学语文要使“输入〞远远大于“输出〞,有关

研究说明,“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到达了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

能力。〞[ii]儿童学习语言就是很好的例证:孩子1周岁左右能说出最简

单的“妈、爸、不〞语词,2周岁左右就能较为熟练地说话了,没有接触

大量语言的例子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到达这一点的。相反,我们在中学用

6年,在大学用2年来学习英语,结果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们所

掌握的语汇只是几千个单词,而美国高中生的词汇量要到达8万左右,况

且我们学到的是“汉化英语〞和“哑巴英语〞,效率差异之大的原因很

显然是语言习得环境所致。我们在学校学习语文,花的时间也不少,只是

效率不高,我们可以静下来想一想:语文教材能有多少“例子〞?叶圣陶

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意思是光肯课本是不够的,所以,我们

只有用“大语文〞的学习观,更多地接触生活中的语文材料和学习资源,

增加实践的时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积累丰富

的语文材料和言语经验。

语文学习到底该积累什么

语文积累的内容应该是相当丰富的,它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对

“言语操作经验〞的积累,对广义文化的“感悟能力〞的积累。

“语言材料〞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说的,它侧重于语言的内部建构,包括

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的一般根底知识和文学常识等。

识记和理解一定数量的字、词、句、段是语文学习的根底,篇章结构、文

2/6

学常识和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是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必备工具,这些既

是“积累〞的根本内容,也是“积累〞的铺垫。语文学习必须具有一定量

的积累,才能做到“有米之炊〞,而越是高一级形式的学习,越是要以

丰厚的“积累〞作根底。

“言语经验〞和“感悟能力〞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说的,它包括语言的输

入与输出的过程,它侧重于对语言运用的一种内心体验,侧重于对静态

语言的独创性的运用和具体语境下的灵活运用,语文“积累〞要特别强

调积累个体的“言语经验〞。

对广义文化的感悟是更高层次上的积累,它是学习主体把语言放在广阔

的文化背景下而引起的共振体验与启迪,“共振〞是个体对语言的“同

化〞,“启迪〞是个体对语言的“创新〞,这一层次的“背景〞相对于

“具体语境〞而言,具有更多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成分,它往往是一种自

觉的状态,学生主体受到外界的自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