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pdfVIP

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随着国家课程标准和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选修地理的

考生来说:除要学好初中地理一、二、三、四册和高中地理(必修)

上、下册外,还增设了高中地理(选修)上、下册的内容,可谓“容

量”大矣;又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可谓“时间”紧矣,再加上近几

年高考试题不断翻新,对学生的地理技能、分析综合思维等方面的能

力要求不断提高。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如采用过去“死”方法、“死”

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本人在复习时遵循:让学生自主学习、

创新学习的原则。着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技能培养,激发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的。把“发

散型”思维方式作为复习的首选模式,并作了初步尝试,通过几次测

评,效果颇佳。

一、以“果”带“因”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四重”,即“重

过程教学”、“重学法指导”、“重技能培养”、“重实际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要“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

渔”,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复习“河流

与湖泊”一节时,书中讲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而黄河是我国第

二长河”,这一结论是无可厚非的,让学生记住它,也并非难事,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

二大河”?这就要让学生知道“大”不单单是指其长度,而且还要从

其径流量、流域面积等多角度来分析,因为珠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

流经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而黄河则位于我国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

珠江的流量是黄河的6-7倍,故黄河只能被称为第二长河,而不能称

第二大河。尔后再举一反三,让学生分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

河,而不能称之为第一大河?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这一

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问题的迁移和分析能力。

二、以“线”带“点”

通过对《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分析:高考要求

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各知识点之间的

联系并不太紧密。如果让学生单纯地去识记,学生会感到既枯燥又无

味,同时遗忘率又高。即使学生记住了,也很难应付灵活性、综合性

强的高考模拟试题,从而给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我下了功夫,

却考不出好成绩。使学生对地理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进而产生一种

恐惧感,真可谓:见“地”而无理,有“理”讲不清。为此,本人在

复习时,设置了多条“线”,如:经线、纬线、交通线等,用这些

“线”把一些“素不相识”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如在复习《世界地理》

知识时,本人以赤道为“红线”,要求学生回答:

①自西向东,赤道所经过的大洲、大洋的名称?

②赤道所经过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③赤道所经过大洲的主要地形区?成因?特点?

④赤道所经过的国家?首都?经济?特有的农产品、矿产品?近

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过以上复习,学生不但了解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

何看图、识图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

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三、以“点”带“面”

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我们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看成一个

“点”,以“点”为中心,向外画“圆”,辐射其它地理知识,形成

一个“面”。例如:讲“北京”时,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引出北京的气候类型、成因、特点?进而引出北京的“沙尘”天气:

爆发的时间?源地?原因?解决的措施?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

几月份举办可避免“沙尘”的袭击?等一些问题)、历史的变革、城

市职能(引出城市职能的种类?以及我国主要城市的职能?)、人口

(引出今后北京的人口政策?)、经济的发展(引出目前主要的工业

部门?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北京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等。课后让学生再了解一下伦敦、巴黎、纽约、旧金山等世界

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热点”城市。这样,不但使学生识记了相关

的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四、以“图”带“文”

古人云:学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书右图”,由此可以看出

地图对于地理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这种强调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再把图像信息储存备用的作法,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多样而丰富

的地理表象。由于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记忆和再现,所以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