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议论文结构知识讲解((递进法逻辑结构+演绎法逻辑结构+归纳法逻辑结构+对比法逻辑结构).doc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议论文结构知识讲解((递进法逻辑结构+演绎法逻辑结构+归纳法逻辑结构+对比法逻辑结构).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PAGE0

中考语文议论文结构

一、递进法逻辑结构

(一)递进法逻辑结构的定义

递进法逻辑结构是一种在写作中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逐步深入论证观点的方式。通过层层递进的分论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证,全面、深入地支持中心论点。

(二)适用的议论文主题

基于递进法逻辑结构的特性,该结构特别适用于需深层次、多角度分析的议论文主题,常见的包括:

①环境保护:如“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教育改革:如“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社会问题:如“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④科技发展:如“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具体写作结构

1.引言:提出中心论点,简要引出主题。

2.主体部分:

分论点一:提出第一个层次的论点,通常是最基础、最直接的层面。

分论点二:在第一个分论点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第二个层次的论点。

分论点三:在前两个分论点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深层次或宏观的论点。

3.结论:总结各个分论点,重申中心论点,强调其重要性和合理性。

(四)可能的疑问与解答

问:递进法逻辑结构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议论文?

答:适用需多层次深入分析的议论文,但对于一些简单的、单一观点的议论文,可能不如对比法或并列法适用。

问:如何选择和安排分论点的顺序?

答:分论点的顺序应按由浅入深、由具体到宏观的逻辑顺序排列。

(五)递进法逻辑结构实战示例

实战示例一

1.引言(中心论点)

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2.主体部分

分论点一: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逻辑顺序:经济是国家基础,最直接受到科技创新影响。

分论点二:科技创新提升国防力量。

逻辑顺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这涉及更高层次的国家安全。

分论点三: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逻辑顺序:最终,科技创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促进整体社会进步。这是宏观层面的体现。

3.结论

总结各个分论点,重申科技创新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科技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分论点遵循的顺序:

由具体到宏观,由基础(经济)到更高层次(国防),最终到最广泛的社会影响(社会进步)。

实战示例二

1.引言(中心论点)

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主体部分

分论点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逻辑顺序:创新能力是个人发展最基本的素质。

分论点二: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逻辑顺序:在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健康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分论点三: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逻辑顺序:在创新能力和健康基础上,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高级体现。

3.结论

总结各个分论点,重申素质教育在创新能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优势,强调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分论点遵循的顺序:

由基础到更高层次,由个人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到更全面的发展要素(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战示例三

1.引言(中心论点)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2.主体部分

分论点一:道德水平高能减少社会矛盾。

逻辑顺序:减少矛盾是社会和谐的最基本条件。

分论点二:道德水平高能增强社会信任。

逻辑顺序:在减少矛盾的基础上,信任是进一步和谐发展的关键。

分论点三:道德水平高能促进经济繁荣。

逻辑顺序:在减少矛盾和增强信任的基础上,经济繁荣是社会和谐的高级体现和结果。

3.结论

总结各个分论点,重申道德水平在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信任和促进经济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分论点遵循的顺序:

由基础到更高层次,从减少矛盾(最基本的和谐因素)到增强信任(进一步的和谐),最终到经济繁荣(最高层次的社会和谐体现)。

二、演绎法逻辑结构

(一)演绎法逻辑的定义

演绎法逻辑是一种从一般到具体的推理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普遍性前提出发,得出具体结论。其推理过程通常是逻辑上必然的,即前提真实,则结论必然为真。这种方法在形式逻辑中占据重要地位,典型推理形式为:大前提(普遍性命题)、小前提(具体性命题)、结论。

(二)演绎法逻辑结构的结构模型

遵循从普遍性命题(大前提)到具体结论(小前提和具体论据)的推理过程。基本结构模型如下:

中心论点(大前提):一个普遍性的观点或命题。

分论点1(小前提1):从中心论点推导出的具体分论点1。

论据1:支持分论点1的具体证据、数据、例子等。

分论点2(小前提2):从中心论点推导出的具体分论点2。

论据2:支持分论点2的具体证据、数据、例子等。

分论点3(小前提3):从中心论点推导出的具体分论点3。

论据3:支持分论点3的具体证据、数据、例子等。

结论:总结论点,重申中心论点,呼应全文。

(三)演绎法逻辑结构的优势

逻辑性强:推理过程清晰、严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