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 等待 指日可待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待等待指日可待

——浅谈小学生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荟萃了许多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想象、创造、古诗、审美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是以优美的文字,通过各种修辞手段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形象感知、审美判断的基础上,产生出对社会、人生的某些感悟,使自己的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升华,眼界更加开阔。小学语文课本中荟萃了许多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的审美,总是与自己的审美情境,审美情趣,审美经验有关。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审美教育的功能与责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解决的应是“美在哪里”的问题,发现了美,才能进而感受美并创造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倡导老师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同样的自然景物,由于以上的差异,产生的美感也不同。青年人与老年人同在湖边欣赏山水的美,产生的美感是不相同的。人的心情舒畅和沉郁痛苦,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出迥然有异,同为岳阳楼,同为洞庭水,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则其喜洋洋”;“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之时,则“忧谗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显然“物暗则己悲,景明则己喜”。

1、期待——发掘古诗之“美”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首先,教师在感知教材时,为教材中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所感动,悠然心会。然后,教师对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细心品味,蕴涵体察,反复推敲,“搜尽奇峰打草稿”,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教师善于发掘这些审美教育的因素,就会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然而,在现行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远离我们的生活年代,它们具有凝练的概括力,而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空间局限,生活经验非常贫乏,更不要说艺术经验、思想水平、艺术灵感的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往往不能更好地走进诗文,理解诗文,也就是缺少主动发现美,创造美的才能。

(1)发现美

中国古代诗人抒情绘景特别注重字斟句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精彩传神之处,指导学生抓住诗人运用的富有表现力的妙字佳句进行推敲细读,品味其美。学生才能顿觉“全诗生辉”、“境界全出”。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诗人用珍珠比喻露珠,用玉弓比喻新月,不但贴切传神,而且创造了一个清新、幽美、静谧的境界,沁人心脾。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形象地写了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深切思念家乡之情。

(2)品味美

古诗文中借景抒情的诗句特别多,诗人往往会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来描写。一动一静形象逼真,富有画面感。如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的《鸟鸣涧》这首诗里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桂花的“落”和空山的“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空山的宁静。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清幽的图画。难怪他的诗被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中后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的“动”和鸳鸯的“静”,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再加上前两句的颜色和味道,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优美画卷。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品尝,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把学生从有我之境,带入到无我之境,变课文中的“此情此语”为“我情我语”。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此情此景,拨动了学生的“美感的心弦”,引起了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审美心扉就会洞然开启,带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